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1949年12月12日,新中国政府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将每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日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一节日具有全国性、全民性的特点,近代民族国家籍此以塑造国家认同、凝聚民心,此外,国庆阅兵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国家力量与决心的重要平台。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余年中,国庆节共举行了十五次阅兵典礼。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1960年,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取消了一年一度的阅兵典礼)、1984年35周年庆、1999年50周年庆、2009年60周年庆以及2019年70周年庆。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并非所有国家的国庆日都是国家成立的日子,出于本国的历史传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庆日有着各自的含义。如法国的国庆日在每年的7月14日,这是为了纪念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推翻君主政权的壮举,象征着自由与革命。美国的国庆日,即独立日,在每年的7月4日,1776年的这一天,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将脱离英国独立,故以此日为独立日。而与我国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其国庆日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2月11日,即建国日,另一个则是日本天皇的诞辰,名为“天长节”。这种全国性的节日似乎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息息相关。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国庆”并不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专利”。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欧洲南部的袖珍国圣马力诺早在公元301年9月3日国家成立之初,便确定了这一天为国庆日。尽管国家体量甚小,但在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下,这一节日却幸运地维持了近两千年未被中断。其实,国庆活动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诗经》中描述了类似于国庆盛况的场面,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提出了有关“国庆”的概念。唐玄宗将自己的诞辰定为“千秋节”,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国庆性质的节日。随后各代,虽名称各有不同,但将皇帝的诞辰定为举国同乐的国庆之日已成不变之制。那么,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庆”是怎样一番场景?各代的“国庆”又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将溯流追源,详细地谈谈我国历朝历代国庆日的承嬗离合。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一.“国庆”的起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甫天》记载:“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为庆祝五谷丰登,国家在盛大的祭祀仪式中献祭羔羊,琴瑟和鸣,农夫欢庆的盛大场景。西周时期禁止民众饮酒作乐,老百姓只有在特定的庆典中才有此纵情狂欢的机会,从意义、氛围、性质上来说与后世千秋节、万寿节民众聚集、鼓乐齐鸣的全国性欢庆活动颇有共通之处,似可视为我国国庆庆典之滥觞。“国庆”这一词语在西晋时期始见诸文献,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写到:“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臣在国庆的时候独占利益而不能与君、与民同乐,那么在君主遇到危机时也不会与其共同应对。在此,“国庆”一词带有举国欢庆、与民同乐的意涵,但还没有具体为一个固定的全国庆典日。那么,作为非岁时节日的国庆日什么时候才正式出现呢?二.国庆节之始——唐宋时期的国庆节我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国庆性质的节日出现在唐朝,名为“千秋节”,史籍载:“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唐会要》卷二十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