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宫廷剧的频繁播出,很多人对太监并不陌生,比如《甄嬛传》中的小允子、苏培盛等,至于更早的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小桂子“韦小宝”则更是为大家所喜闻乐见。还记得曾经学过的一首诗歌《朝天子·咏喇叭》,其中写道:“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首诗歌则道出了民众对明朝太监的不满之情。于是今天想以明朝太监生活为主题,和大家聊聊明朝的太监生活及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现实,从而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太监的真实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与无奈。
文章插图
太监多面人生:复杂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但也是个平凡人太监的特点说起太监,往往带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往往或主动或被动“去势”,而成为在宫中供使唤的家奴,天然的带有社会底层的色彩;第二个特点则是一旦被主子所宠幸或赏识后,往往大权在握而飞扬跋扈、耀武扬威,披着着社会上层的权力外衣。这两种基本特点使得太监们的生活往往不至于服侍主人那么单调,而是相当的丰富多彩,这其中体现的人性更是淋漓尽致。其实太监的性子有点难把握,明朝时期有人记载,太监出宫看人演杂戏时,只要看到有人落水或者遭受劫难,经常失声痛苦,人们经常笑话他们像妇女一样多愁善感。当时的人们甚至总结出了所谓的“太监性子”:一是往往喜怒无常,有时候肆意妄为;二是经常容易感到忧愁或流泪,颇有些女儿家的娇痴之态;三是有时候认为合得来,便是脑袋交给对方也愿意。
文章插图
说的这,其实《鹿鼎记》中的太监海大富是刻画的非常好,非常符合这种“太监性子”的。剧中海大富对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甚至达到冷血的地步,海大富所剩下的唯一感情,只有他对出了家的主子顺治帝的忠心。他为了报答顺治的知遇之恩,以为顺治帝爱妃报仇作为唯一使命,全身心地投入,甘冒奇险,暗练专门对付“化骨绵掌”的武功,拼着身体受伤,练成奇功。那么历史上的太监是如何生活的呢?太监生活的整体情况明朝的太监们其实整体生活虽然远较平常老百姓丰富多彩的多,但其实也是个平凡人。太监中有贪婪成性的,则每天重视三五成群的下棋、掷骰子、斗鸡等,又或者有喜欢口腹之欲,则约着轮流坐东,约着一起品尝美味。有些备受宠幸的太监甚至连自己的桌椅、床柜等都会置办美观大体的,还会在宫外置办房产,也有喜欢买些民间的幼童,教授他们戏曲等,每日嬉戏打闹为乐。有些太监则一旦得罪主子或其他“贵人”,横死宫中也是常有之事。可以说,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太监身上表现的更加剧烈。
文章插图
斗鸡明朝太监与原生家庭及“妻子”的关系太监的家庭说起太监,不说说太监的家庭总是会觉得缺了什么。人们总会很好奇太监是怎么生活的,其实根源在于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与太监身份的一种错位。中国古代历来有个传统,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又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作为身体有残疾之人,终身无法有自己的直系后代,这也是他们被很多人所鄙夷的地方。在部分太监连自己的出身也不知晓的情况外,其实有些人在入宫成为太监后还会和原生家庭保持密切关系。除了极少数痛恨父母宗族外,大多数往往是会尽力提携自己的血亲。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榷》的第二十七卷中记载着正统年间的一件太监与其父亲的事情:太监于经受到盛宠,他的父亲来看他。于经让人放下帘布,而后鞭笞他的父亲,埋怨他为什么要忍心让自己入宫成为太监。而后才重新让父亲坐到厅堂,双方拥抱而泣。这个事情充分说明了太监对原生家庭那种既想珍惜,又带埋怨的复杂心情,从这个角度看,太监其实也是可怜人。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鹿鼎记》中的海大富,隐忍且忠肝义胆之人,真实身份并非太监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亚坤夜读丨多面天心(有声)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