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三 )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万寿节”当日清晨,一阵密集的鼓声响起标志着朝贺典礼的正式开始:一鼓,文武百官着朝服列于午门外;二鼓,引礼官引百官从左右掖门入;三鼓,执事官伺候皇帝起驾,落座于大殿。皇帝升御座后,又有赞礼官主持进表、宣表、奏乐等一系列活动,最后百官将皇帝送到华盖殿,朝贺皇帝的仪式才结束。朝贺典礼完毕,皇帝会在奉天殿赐大宴。大宴与朝贺仪式一样,也有着一套相当繁杂的礼仪制度。大宴开始后,按身份高低先后落座,四品以上的官员方能坐在殿内,五品以下官员则坐在大殿的东西走廊。与宋朝国庆宴相仿,百官共向皇帝进酒九次,每一爵酒饮后,教坊司会奏响不同的音乐,并伴随着不同意义的舞蹈。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待九爵酒进过,百官跪送皇帝还驾,宴会就此结束。整个宴会在礼制的指导下进行,氛围比起前朝国庆宴自然肃穆规整了许多。清代的“万寿节”较之明代规模更为宏大,礼仪亦繁琐,其中,整旬“万寿节”的筹办尤为统治者所看重。如康熙五十二年,圣祖玄烨六旬万寿盛典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筹办,早在盛典以前,康熙帝便派遣诸多大臣分祀天、地、太庙、社稷。仅在盛典前的祭祀就撰写了六十道祭文,又取黄縀销金龙夹袱六十个,盛祭文竹筒六十个,帛匣六十个,写祭文白鹿裱纸六十张、香亭一座、龙亭一座、御仗一对、降真香六十柱、速香六十斤。此外,还要在京城布置大量的建筑景观,包括各处道路的修缮、对街道两旁商铺的收购以及诸多假山、亭台的修葺油饰等。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民间也会筹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各地衙门以及会馆商铺一律张灯结彩,又有闹市区悬挂五色彩幔,舞榭歌台处处精心布置,光明彻夜。“万寿节”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当日,节前节后的许多活动也受此影响。首先,文武百官需身穿蠎服七日以示对皇帝的敬重,名为“花衣期”。如遇正旬万寿节,这一时间还要延长,前文提到的康熙六旬大寿所规定的“花衣期”便有二十一天。其次,贺皇帝诞辰的全国性庆典自然要与丧葬刑罚之事错开,史籍载,“万寿节”前后一个月各官衙不理刑名,恩赦之人一律开释,有丧葬出殡者也要与这一时段相比。这种规模宏大的国庆盛典虽能彰显清王朝的鼎盛国力,增加一定的“国际威望”,但于民生实际并无裨益。
 谈谈历朝历代的“国庆日”是怎样一番场景?
文章插图
如果说康熙朝的“万寿节”对于当时官员廉洁、财政充裕、计划精深的清政府而言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晚清政府在财政捉襟见肘,海外列强窥伺的情况下却依旧大操大办,浮夸的节日靡费仅能造成劳民伤财乃至国基动摇的后果。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种“国庆”的代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免有些沉重。结语国庆佳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便为纪念诞辰设有“千秋节”,全国休假三日,减免赋税,率土同庆。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均延续了这一皇帝赐宴,百官邻国祝寿,全国人民欢庆的传统。与此同时这一节日的意义、地位、氛围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在宋代,不只是为了纪念皇帝的诞辰,皇太后的诞辰有时也被立为国庆之节。而明代的“万寿节”甚至成为了三大节之一,这一非岁时节日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相对应的是节日礼仪的正规化,其氛围也由欢庆逐渐转向了庄严。如今,国庆节不仅具有纪念新中国成立,凝聚民心的意义,也是伫立于世界的新中国籍由阅兵仪式,展现本国现代化军事成就的舞台。泱泱大国风,文明礼仪邦,愿祖国昌盛富强!参考文献:朱瑞熙:《宋代的节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石伟华:《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研究》,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李晓媛:《清代万寿盛典研究》,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文/史海观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