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三 )


黄人一向主张“破成格而广取”,以多学科的视角来考察文学的发展。这种思想很有见地。
比如文字与文学的关系,文字载体往往决定了文学作品篇幅的长短;音韵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用“声情并茂”来证明。这些文化其实都和文学有关,不懂文字、音韵等常识,又怎么能研究得好文学呢?
最后破开的是中西文化之间的锢障,黄人整部文学史有相当浓厚的“中西结合”色彩。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特殊的历史环境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去融入世界,这就需要将中国固有的文化来与世界进行交融。黄人在文学史当中,不仅用其独到的观点来解释中国文学,同样在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共通点。
就像西方的机器到中国来一样可以运转,黄人认为真正的文学史并不能囿于中西的隔阂。一种理论的提出,不仅能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样在西方文学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反之亦然。
所以黄人用“天演论”的思想来看待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其在《文学史·文学华离期》中如此论述:
文治之进化,非直线形,而为不规则之螺旋形。盖一线之进行,遇有阻力,或退而下移,或折而旁出。或乃仍循原轨。故历史之所演,有似前往者,有似后却者,又中止者,又循环者,及细审之,其范围必扩大一层,其为进化一也。以吾国文界言之,其理尤明确。通过所引用的原文也可以看到,黄人所著的这部《中国文学史》其实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积累才能看得懂,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很多人几乎不知道这部文学史的原因之一。
而这部作品不为人所熟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时间没有出版发行,之前存世的成品书也只有1911年前后的铅印本。这版书籍现在能知道的也就是苏州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各藏一部而已。
在2015年的时候,经苏州大学杨旭辉教授点校和梳理的黄人著《中国文学史》出版,但册数印刷有限,目前可见的售卖品也极少。
虽然流传不广,知者甚少,但也不能掩盖先贤的鸿篇巨制,更不能遗忘前辈的丰功伟绩。这部文学史的出现,青史之上当有名号长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