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中国本来只有“史书”,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文化研究体系发生变革,逐渐与世界接轨。与此同时,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也激起了一群有识之士文化救国的热血。于是,编纂一本记录文学、文化的史书,为五千年文明正名,为文化救国造势,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般认为,中国第一部文学史是京师大学堂(北大)教授林传甲所作,当下很多著名文学史都持此论调。然而,如果考究当时历史,还有一部“文学史”名声大噪,风头无两,那就是由东吴大学教习黄人编纂的《中国文学史》。但由于这部书长时间没有出版流行,导致知之者甚少。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两部文学史缘何而来?文学史的修撰与中国近代以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有关。
在北方,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林传甲,仿照日本笹川种郎《中国文学史》的体制,历时半年写成《中国文学史》。这部作品在时下还可以买到,被很多版本的文学史称为“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然而有意思的是,这部书在当时的评价里几乎都是负面的。
其中以1922年,郑振铎先生的评价最为尖锐:
名目虽是《中国文学史》,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连文学史是什么体裁,他也不曾懂得呢!其实也可以想见,中国有史记载的文明就超过三千年,短短半年时间又如何囊括整部中国文学史呢?所以学界很多人认为,林传甲的作品只是借了“中国文学史”这一题目而已,其实质是编纂“国文讲义”,即上课需要用到的课件。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巧合的是,一度统领南方学术的东吴大学在此时也编纂了一部“中国文学史”,但却是以“讲义”为名。东吴大学就是现在苏州大学的前身,其天赐庄校区就是曾经东吴大学的故址。
根据东吴大学汉文教习徐允修《东吴六志·志琐言》记载:
可以看到,这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其实最初真的是上课用的教材,并且还是黄人等边教学边整理出来的。通过“随编随课”、“逐日写印”,历时三年,才刚刚写到明代。与林传甲仅半年就完成的作品来看,心血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这部文学史问世之后,与林作不同,被学界广泛称赞。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1932年,清华大学中国文学史课程教职浦江清曾言:
关于中国文学史之著作……最早当推已故之黄慕西氏在东吴大学所编讲义,始具文学史之规模。这种说法是当时学者之间的共识。出自名家之手,又是耗费如此多心血之作,黄人的《中国文学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黄摩西何许人?其文学史著作为何能被人认同说起近代这段历史,被人们熟知的文化名人大概就是鲁迅、胡适、陈独秀等等,至于黄人在后世的名气就要稍弱一点了。但是,这个人在当时可是声震文坛的。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黄人原名黄振元,中年之后才改名黄人,字摩西。曾经和一批文化名人在苏州组建了“三千剑气文社”,这个文学组织后来全员并入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南社,并且创办了苏州最早的报纸《独立报》,作为针砭时弊的前沿阵地。
除此之外,中国大学教育里面最早的学报《学桴》也是有由黄人主笔,主要为了学术传播和交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在使用。他还编纂了有“中国现代第一部百科全书”之称的《普通百科大辞典》,广受学界称赞。
名家吴梅曾经如此评价黄人:
识南北文人无虑数千,名教授籍甚声高,其才皆非摩西匹也。无怪乎国学大师钱仲联将黄人与章太炎、吴梅、唐文治并称为“苏大四先生”,从与其并列之人来看,黄人也是属于近现代学术上顶尖人物之一,甚至吴梅都常常说其深受黄人启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