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二 )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这样一个大江南北知名学者,文坛泰斗级别的国学大师,其花费心血所著的《中国文学史》自然质量极高。其后不久出现的很多文学史里相关的观点多是来自于这部作品。虽然并没有明确注出来源,但考之当时学术习惯,直接引用而不声明正是对前贤的尊重和推崇。
关于这部《中国文学史》的创作过程,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摩西性极懒,作字尤谲诡类虫书鸟篆,人不能识。《文学史》一书,当时逐日编纂,用为校中讲义,往往午后需用,而午前尚未编就,则口衔烟筒,起腹稿,口授金丈,代为笔录。录就后,略一过目,无误漏,则缮写员持去付印矣。从这段记载来看,这部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黄人直接在很短时间内口述出来的,以此也可见黄人的学术功底。
黄人《中国文学史》:创论层出,冠绝时贤。林传甲的“文学史”内容其实很单薄、残缺,主要讲述文章,对于诗词等其他体裁都不涉及。这样的著作之所以有诺大名气,还是历史意义大于其作品本身。
而黄人的这部《文学史》写得文化气十足,并且极富创造性。一共三十册,一百十七余万字,内容极为丰富,并且所说多为前人没有说过的言论,甚至一些观点在当今也没有人再提出。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这本书在形制上最大的特色是用骈文写成,读来洋洋洒洒,气势雄浑,大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比如其在第一编《总论》中点评中国历来的文学评论缺陷时,指出:
不知奇偶华质,因于自然,本原未尝或异;甲乙丙丁,不过符号,界线终未分明。而乃画地为牢,操戈入室,执近果而昧远因,拘一隅而失全局,皆因乎无正当之文学史以破其锢见也。而论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他更是提出了一个犀利的见解:
盖我国国史,守四千年闭关锁港之见,每有己而无人;承廿四朝朝秦暮楚之风,多美此而剧彼,初无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这种言论在当时可谓是振聋发聩,也是强烈倡导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先声。
“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也成为了黄人《中国文学史》最为重要的基调。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全书架构上,与当下文学史很不一样。
时下所流行的文学史,游国恩、章培恒、钱理群等等著名学者多是按照年代来架构的,但是黄人所著的文学史架构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整本书被分成了四个部分,以年代为标准,充实以作品,这部分内容在篇幅上虽然是全书的主体,但主要是作为“分论”来记录的。在之前的三个部分,主要是阐明文学史的功用、文学的功用和分期、各类文体的讲述等等,其内涵要比“分论”深刻。
这也象征着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品评式转向了辨析源流、种类、正变、沿革的历史研究。
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到底是谁写的?一位近乎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文章插图
在内容上,这部文学史主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文学研究的锢障,真正形成了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学史。
首先破开的是文体之间的锢障,将小说、神话、戏曲等等非主流文体全都纳入文学史重点部分。这与当时社会环境里,以通俗文学启发民众的观念有极大关系。
黄人对神话的解释往往有很独到见解,他认为一切神话其实都是可以考据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神奇,文学把它夸大描述,以壮文采。
比如对“女娲补天”的解释为:
初民凡指手以上者皆为天,特未有屋宇,构巢不蔽雨。一遇雨,即哗怪谓天漏矣。娲氏发明石灰之法,用以涂饰,遂无沾濡之患。遂群神为补天。其次破开的是“文学”与其他种类文化之间的锢障,将文字、音韵等文化皆纳入文学史范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