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曾如此评价他:“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喜爱余秋雨的散文的人一定清楚,他的作品总是具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知道余先生曾裸辞23次只为奔赴阳关故址的人才知道,余秋雨本人就是个极具理想主义、始终怀揣赤子之心的人。1992年,时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他多次婉拒了升任省部级职位的征询,并向上级不断地递交辞职信。在递交了23次辞呈之后终于如愿卸任,而这般极力退官的原因竟只是为了去祖国的大西北,去寻找流传于古今文人的诗句的阳关遗迹。
文章插图
余秋雨于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在余秋雨先生二十岁时,他的父亲余学文先生因被检举有“错误言论”而被关押十年。这十年间,余秋雨一家人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刚成年不久的余秋雨还难以担起支撑一家人生计的重担。一家老少没了经济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艰苦。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的,总是祸不单行。余秋雨的叔叔余志士先生又因迫害离开了人世。这段经历给了余秋雨很大的不安全感,当时的余秋雨就像在风暴中飘摇的一叶小舟,既看不到可以停泊的港湾,也等不到天空放晴。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度过暴风雨。但是苦难并没有这么轻易的消失。1968年,他被迫去军垦农场服劳役。之后又过了八年,余秋雨先生因为编写教材被批判,无奈只得逃往浙江省的一座封闭的老藏书楼研读古文献。好在动荡不安的时节总算过去了,余秋雨这才能重返上海,任上海戏剧学院的校长一职。
文章插图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似乎与“辞官隐居”有着莫名的缘分。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的陶渊明,在厌倦了官宦生活之后毅然辞去职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壮志未酬但仕途屡屡受阻、逐渐对官场失望之后,也是选择了归隐的生活。
文章插图
余秋雨先生于1992年辞去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的他才46岁,正是节节高升的阶段。但是余秋雨的鸿鹄之志不在于官场,当时他受到一位美国教授游历中国西南地区的影响,让他萌生了想要实地探索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想法,便由着心之所向辞去了旁人看来前途无限的官职转而去了祖国的西北。余秋雨先生当时刚四十出头,他并非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阻碍才想着退缩。余秋雨本身的学术造诣、文化素养极高,是当时我国最年轻的文科教授,还曾取得过上海十大学术精英和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期间的成就斐然,是那时候的全国高校中教职工效益最好的大学。那个时候其他的同事们都在等着他晋升的那一天,上层领导们也将他的贡献看在眼里,一直在持续地考察他。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余秋雨先生竟然在这时主动提出了辞职。
文章插图
不过当时想要辞去职务并不像今日这般容易。当时正处于80代末90年代初期,由于此前十年动荡打断了人才的储备和流动。职场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算聘请老一辈的职场官员们重新上岗也还是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因此,这个时期想要辞去职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但程序繁琐、上层也会极力劝说挽留想要离职的人员。更何况上层并不希望余秋雨辞职。可是余秋雨先生心意已决,为了表明他自己的决心他每次都会写三份辞职信,分别上交给不同的部门。结果一写就写了23封。在写最后一封信时余秋雨先生自己写到:“......这是我写的第二十三封辞职书,我决定在这次养病之后不再上班。为此,我愿意接受一切处分,直至开除公职”。不论在哪个时代,人们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总是壮志凌云。可是当时过境迁,当自己拥有了来之不易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又转而极力地护住自己有的一切害怕失去。可余秋雨先生不同,他于在职期间做出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贡献。可是他从未将功名利禄看做自己的追求,没有醉心于如何升官生财。而是遵循内心的想法,极力辞官去追寻自己的心之所向。
推荐阅读
- 李白出生在哪里呢外西北的条件太好了,俄罗斯真会挑地方
- 你的生活不如意,多半是缺了它,余秋雨都在读的书,让你对人生改观!
- 张宝胜曾为叶帅表演以鼻嗅字,公开演出被揭穿尴尬败走507所
- 徐志摩喜欢踢足球,他的孙子曾为他圆梦!
- 水浒传|他是梁山第一高手,曾为武松报仇雪恨,却不受宋江吴用的重用
- 诗词歌赋|玉真公主是谁?诗人李白王维曾为其争风吃醋
- 先秦时代|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 托尔斯泰的婚姻悲剧:曾为一名男学生离家出走,妻子说他是同性恋
- 余秋雨把“乐”读成“lè”,近万人留言批评:这个字应读“yào”
- 红河弥勒秋雨书院今日开馆余秋雨手稿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