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疫|余新忠:瘟疫让人类对现代性少一些骄傲( 三 )


在当下这场新冠病毒的应对中,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而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很多糟糕的表现,但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体制是十全十美的。放眼人类历史和国际社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过于强调个人的权利,也会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这方面,我国以及东亚世界,似乎不用为此而感到烦恼,但这不等于说我们不需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努力找差距、补短板。我想,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比别人更清醒的头脑,更平衡的用力,更坚定的自省,更扎实的苦干,恐怕是难以成功的。
澎湃新闻:您的研究也关注中国人的卫生观念,您认为新冠对我们的卫生观念、卫生习惯会有哪些影响?
余新忠: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在卫生防疫观念上最重要的变化,大概在于从被动性避疫到主动性防疫的转变,与此相应的,是对于卫生习俗的管理,也从以养生说教为主的文化软约束转变为宣传教育与建立在惩罚基础上的规训相结合。近代以来,国人的卫生观念和习惯应该说变化是相当大的,不要说随时吐痰和丢弃垃圾这样在今天普遍被人鄙弃的行为,就是随地大小便,在清末之前的城市里,都是不被在意的普遍行为。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与瘟疫的刺激有关,但更重要的似乎还是观念和制度变革的结果。所以,我想这次新冠疫情对于民众卫生习惯改变的影响,肯定会有,比如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疫情跟食用和交易野生动物有关,所以这方面的习惯应该会有所抑制。另外,大家至少一段时间里也会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使用公筷(能否坚持,似乎也未必乐观)。但除非有科学上对疫病传染途径、方式有突破性的发现,并引发卫生观念和制度的变革,这方面的影响可能整体上是有限的。
历史记疫|余新忠:瘟疫让人类对现代性少一些骄傲】 澎湃新闻:新冠之后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变,甚至有人认为新冠将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可以分享一些您所观察到的变化吗?
余新忠:由于历史进程中,常常会掺入一些不可期的偶然性因素,所以历史学家大概很少会冒险去做历史的预测。这里只能谈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在人类的瘟疫史上,这次的新冠疫情在死亡人数上目前不是最多的,但就感染人口、流传范围、社会影响特别是经济损失等而言,其标识度应该是相当高的。在这次疫情中,除了与疫病和卫生防疫直接有关的问题外,全球化似乎是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已然生活在明显全球化的世界中,全球流动和协作已被大家视为理所当然,但在瘟疫这面照妖镜的照拂下,却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不少拼命甩锅、以邻为壑和一味指责他人等逆全球化甚至反人类的行为。这暴露出了人类虽然已经在广泛享受全球化的成果,但并没有真正在内在道德和价值认识上做好相应的准备,也让人们产生普遍的担忧和不祥的预感,很多人因此预测全球化可能因此逆转,中国将与国际社会脱钩,等等。当然,我无法断言这些事未来一定不会发生,不过就我的感觉,只要我们对人类总体上的文明理性抱有信心,只要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驱动力和基础性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不觉得一场新冠疫情能够改变历史演进的基本态势。以历史的大视野宏观来看,目前出现的一些变化,可能不过是历史演进中一段插曲而已。瘟疫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对于那些直接表面的破坏,对人们心态和风俗信仰方面相对隐性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和关键。而这种隐形而深层次的力量,是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并不太可能因为一时一事而发生明显的改变。所以每一次疫情,尽管病原体各种各样,人们的应对策略和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但面对瘟疫人们的种种反应和心态,古往今来,却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就此而言,真可谓是“太阳底下没有鲜新事”。
澎湃新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拖尾”可能会很长。如果我们要做好和新冠病毒共处的准备,从历史的经验看,人类应该如何与流行病长期共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