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 二 )


比如万历年间 , 一度主持大明朝堂大局的名臣张居正 , 就在“蒙古部落缺锅”这事儿上绞尽脑汁:他特意给当时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写信交代 , 虽然现在鞑靼接受了册封 , 互市贸易也热闹了 , 但铁锅这个“刚需货物” , 却一定要管控好 。卖给草原各部落的铁锅 , 必须是“指定款”——广锅 。为什么呢?不止因为这广锅质量好耐用 , 关键还是耐烧 。就算鞑靼人里有人不怀好意 , 想融了铁锅造兵器 , 想把广锅炼化?他也没那个本事 。
如此一来 , 以广锅为代表的铁锅 , 既“刚需”又安全 , 自然沿着丝绸之路一年年热卖 , 红红火火的贸易 , 彻底取代了昔日的厮杀 。明朝长城沿线“六十余年边氓生息 , 遂长不识金草矣” 。来之不易的和平背后 , 也有铁锅的功劳 。
明朝|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是在明朝“册封”“开互市”的“隆庆开关”年代里 , 东南沿海的贸易大门 , 也向全世界敞开 。作为当时中国铁锅名产的佛山铁锅 , 自然也是硬通货角色 。以《广东新语》等典籍记载 , 明朝中后期 , 佛山铁锅已经“悠忽数千里 , 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 , 获大赢” 。发展到清朝雍正年间时 , 当时造访广东的外国商船 , 几乎都是买载着白银来买锅 。每艘船买走的铁锅 , 有时多达一万斤……
这段红红火火的海上丝绸之路时代 , 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后一抹晚霞 。西方学者弗兰克等人甚至估算说 , 明清年间的中国 , 一度赚走了每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 , 那么看似不起眼的铁锅 , 何止守护了北方的和平?还是东南沿海的“吸金”神器 。“吸金”的热闹场面背后 , 是中国传统匠人精神谱写的辉煌 , 更是核心技术强国的硬道理 。
参考资料:曹永年《明代蒙古中晚期的经济》、郑继强《明蓟镇对兀良哈三卫的抚赏研究》、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罗红星《明至清前期佛山冶铁业初探》、韩丙告《铸锅:中国独特铸造工艺》、历史咖啡《蒙古向明朝跪求一样东西 , 张居正却察觉千年变局 , 为中国开创世界格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