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不想“骨脆”,专家呼吁建立跨学科骨质疏松防治体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余燕红图/视觉中国
在中国 , 平均每3个50岁以上的女性就有1位骨质疏松症患者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以朋教授表示 , 骨质疏松主要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 , 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 患病风险随之增加 , 严重者可引发脊柱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骨折等在内的脆性骨折 。
绝经后女性不想“骨脆”,专家呼吁建立跨学科骨质疏松防治体系文章插图
女性应重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人体在衰老过程中 , 骨质疏松症就无声无息地出现了 。
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与65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 , 农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城市发病率高 。 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6倍 , 6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超50% 。 女性绝经期在50岁左右出现 , 在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会明显增加 。
专家强调 ,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 , 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 , 导致骨质疏松发生概率增高 。 女性绝经期后第一年失去的骨量是7% 。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为40% , 男性为13% 。
大多数人没有做过骨密度检测
王以朋教授表示 ,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 然而 , 我国骨质疏松症从检测到诊断远远落后于许多亚太地区国家 。 在中国所有骨质疏松症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中 , 做过骨密度检测的只有总人数的20% 。
此外 , 在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 , 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有7% 。 50岁以上疑似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就医人群 , 得到骨密度检测的仅有3.7% 。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 , 后果严重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脆” , 容易骨折 。 王以朋教授表示 , 我国发生脆性骨折后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只有总数的24% , 许多病人没有得到重视 。
统计学数据显示 , 一旦发生椎体、四肢、髋关节等各部位的脆性骨折 , 人的生命周期明显比自然生存的人要短得多 。 男性一旦发生髋关节的脆性骨折 , 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
“临床上许多骨科医生把患者的骨头接上 , 就算完成了患者从骨折到基本恢复的过程 , 但后续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管理没有跟上 。 ”王以朋教授说 , “这是医生治疗意识上的不足 。 ”临床上大概只有56.8%的骨折患者在出院时 , 治疗记录上提到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 。
绝经后女性不想“骨脆”,专家呼吁建立跨学科骨质疏松防治体系文章插图
需要建立跨科室骨质疏松防治体系
很多患者会问:骨质疏松症该看哪个科室呢?王以朋教授表示 , 该病涉及的科室比较多 , 包括骨科、内分泌科、老年科、妇产科等 。 在骨质疏松症的起始、渐进、严重、骨折整个过程中 , 每个科室介入的时段不同 , 这就造成骨质疏松症需要跨学科管理 , 对患者做针对性治疗 。
但目前 , 骨质疏松症的多学科管理还不是那么“有序” 。 为此 ,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专家组在近期联合主办并推出“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中国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项目” , 项目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等单位的指导 , 安进公司的支持 。
项目基于国际上较成功的骨质疏松症管理项目“骨折联络服务(FLS)”理念设计 , 通过探索多元化的患者管理、搭建数据平台、鼓励信息交流、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加强医生管理意识等手段 , 最终实现骨质疏松症的优化管理 , 让患者健康获益 。
王以朋教授最后表示 , 打造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需要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 , 逐步推进患者的长期管理 , 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医疗现状的疾病管理模式 , 可复制推广到更大的区域中去 , 提升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 (更多新闻资讯 , 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