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守护星|中国女人“坐月子”的传统到底从哪来的?
如今 , 生完孩子 , 到月子中心、月子会所“坐月子”已成潮流 。 实际上 , 中国女性生孩子普遍要经历的“坐月子”已有千年历史 。
古人怎么“坐月子” , 我们只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 关于“坐月子”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 恐怕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 。
千年前古人就有“坐月子”的习惯
《礼记》第12篇《内则》中这样写道:“妻将生子 , 及月辰 , 居侧室 , 夫使人日再问之 , 作而自问之 , 妻不敢见 , 使姆衣服而对 , 至于子生 , 夫复使人日再问之 。 ”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妻子将要生产 , 到了临产的月份 , 就要搬到侧室待产 , 在这期间 , 丈夫要派人一天两次去问候 。 到了临产的时刻 , 丈夫要亲自前去问候 , 这时妻子不敢露面 , 就派贴身女仆穿戴整齐回答丈夫 , 孩子生下以后 , 丈夫还要一天两次地派人去问候 。
《礼记》目前的版本是在西汉年间整理完成 , 在很多侧面反映的是先秦妇女生活和地位 , 因此 , 我国历史上坐月子习俗可能要追溯到更早的年代 。
【宝贝守护星|中国女人“坐月子”的传统到底从哪来的?】相传 , 西汉的汉宣帝刘病已最爱的皇后许平君就是在坐月子时被毒害的 。 许皇后坐月子期间 , 霍显派女御医淳于衍在许皇后的滋补汤药中加入孕产妇禁服的一味中药——生附子 , 毒杀许皇后 , 许皇后在服用药物后不久便毒发身亡 。
曾经的“月子经”要求和规矩繁多
南宋的医学家陈自明写了一本书叫《妇人良方大全》 , 他在书中提到五个门:胎教门、妊娠门、坐月门、产难门、产后门 。 其中“坐月”也就是坐月子 , 在“坐月门”中 , 陈自明专门介绍了孕妇“坐月”的方法 。
其一“高倚床头 , 浓铺茵褥 , 遮围四壁 , 使无孔隙 , 免被贼风 。 ”意思就是说 , 产妇生产后要用厚被褥保暖 , 四周门窗都要紧闭 , 不留缝隙 , 以免伤风 。
其二“若未盈月 , 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强起离床行动、久坐 。 ”意思是说 , 如果产妇生产后没有满月 , 就不应该多说话 , 不能惊吓、忧虑、伤心、生气或者强行离开床铺行动 , 也不宜长时间坐着不活动 。
其三“恣食生冷、粘硬果菜、肥腻鱼肉之物;及不避风寒 , 脱衣洗浴 , 或冷水洗濯 。 ”这里的意思是 , 不吃生冷食物 , 较硬的水果和菜 , 以及很油腻的鱼肉等食物 , 不脱衣洗浴 , 也不能用冷水洗浴 , 避免风寒 。
此外 , 在《妇人良方大全》书中还写到:“大都产妇将息 , 须是满百日方可平复 。 ”、“又不得夜间独处 , 缘去血心虚 , 恐有惊悸 , 切宜谨之 。 ”大概的意思是告诫产妇修养时间最好在百日左右 , 并且夜间不可独处 , 怕受到惊吓等 。
不仅是生理需要也是“礼节仪式”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 , 坐月子是中国古代妇女产后纾解生殖焦虑、融入夫方家族的重要“礼节仪式” 。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坐月子”的最早记载在《礼记》而非在医学书籍中 。 在《礼记》中 , 甚至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在生产前后应遵守的不同礼仪 。
社会学研究也认为 , 坐月子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发挥了调解家庭关系的作用 , 照顾月子者无论是产妇的婆婆还是其他长辈女性亲属 ,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产后护理知识和指导意见对产妇产生一定的权威性 。
从古代医学角度来看 , 则更能理解为什么古人要坐月子 。 我们发现 , 多本古书提到了一种与产后有关、名为“蓐风”的疾病 。
什么是“蓐风”?据宋代《产育宝庆集》书中提到:“产后为风邪所中 , 角弓反张 , 口噤不开 , 名曰蓐风 , 用药不得大发其汗 。 并忌转泻吐利 , 用华佗愈风散最妙 。 ”
唐朝人孙思邈在《备极千金药方》中也提到了“蓐风” , “(产妇)犹如角弓反张 , 名曰蓐风 , 则是其犯候也 。 若似角弓 , 命同转烛……纵多出财宝 , 遍处求医 , 医者未必解此 。 ”
推荐阅读
- 盐水坐浴缓解孕期痔疮
-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机制有啥不同?三种优势,值得中国妈妈借鉴
- 有种伤害叫“中国式早餐”,看似营养丰富其实糊弄娃,还影响身高
- 宝贝守护星 | 新生儿绑腿、挤乳头、用力摇晃……医生:放过你家宝宝吧
- 宝贝守护星丨宝宝出生后最易得这种病?
- 中国式“糊弄”早餐登上“饮食黑名单”,不光没营养,还影响长高
- 宝贝守护星 | 坐月子大补?专家:要不得
- 为什么中国孩子比不上国外的孩子?从餐桌文化上,就能看得出来
- “中国年 中国味”——市体育幼儿园元旦庆祝活动
- 宝贝守护星|“坐月子”5大误区,你踩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