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事实上,《营造法式》虽为北宋官方编纂,实际上描述的是江南风格的建筑。一方面北宋建筑受到喻皓为首的吴越国建筑匠师的影响;同时,王安石变法后启用的大量官员,都是南方人。当时参与北方营建的匠人有很多南方人,建筑工艺也带有强烈的南方特点 图源:《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浙江摄影出版社七年后的隆兴元年(1163年),六和塔即将落成,尚书省特予表彰,并札付临安府、钱塘县、仁和县、开化寺及智昙本人。“这也证明了六和塔是官方式样的塔。”
文章插图
《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浙江摄影出版社3.古人评点杭州古塔时,曾云雷峰塔如老翁、保俶塔如少女,而六和塔如将军。
文章插图
六和塔(左上)与雷峰塔砖身(左下)、保俶塔砖身(右下)比对 图源:《梁思成文集 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南宋时的六和塔,名至实归。塔长得精神抖擞。按照梁先生的考证,南宋时六和塔平坐的宽度为1米(上层略减)。但在清朝的重修版本里,同样59.89米的塔高,每层廊的深度大约阔出去有2米左右(上层减缩)。“将军”,就显得臃肿了。
文章插图
“将军”之现状 魏祝挺摄“将军”昔日何等英武?梁先生画在六和塔复原图里了。在《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的“原状之推测”章节里,先生有多处表述“不难”、“有把握”——“以我们现在对于古建筑的智识,要推测六和塔的原形,尚不算是很难的事。”“梁先生以六和塔本身(砖芯)内部的斗拱柱额为根据;再按法式去推求;并且参以与六和塔同时类似的实物为考证,所以他对于恢复六和塔原形,不感到困难。”86年后我们登临六和塔,在魏祝挺的指导下,我看见塔内组合丰富的万千斗拱铺作;每一层楼,类似古罗马大角斗场“叠柱式”那种富于变化的造型。逐层往上攀登,木塔的外柱一点点缩进,铺作数量逐步递减,整体构成了自下而上微妙的尺度变换。这层层不同的布局,富于变化,又形成和谐的整体。人站在里头所形成的多维感受,宛如聆听一部引人入胜的交响曲,每一处结构,都是其中的华彩乐章。
文章插图
如华美乐章一般的内部斗拱结构 魏祝挺摄
文章插图
某一层中心室顶上的藻井 魏祝挺摄
文章插图
砖雕 魏祝挺摄
文章插图
探访过程中,魏老师跟我说了好几回:“珍惜登塔的机会。”同时代在全国各地的同种类型塔,大多已经不能支持游客攀登 魏祝挺摄未完成的计划可惜在历史上,这首交响协奏曲终没有完美形成。世易时移,曾养甫厅长不久后即调任广东,六和塔没能配合钱塘江大桥的兴建而得到重修;而随着不久后抗战的爆发,梁思成先生的热忱也只能随着这些图纸沉寂在箱底。2020年11月9日,结束此次探访后,我们离开六和塔。在江堤边打车时,我抬头再看了一眼塔。正值夕阳西下,某个角度,塔顶的铁叉在闪烁。那部交响曲还在我脑子里行进,那塔刹所处的顶层,就是乐章的高潮。我们在六和塔顶层的时候,魏祝挺特别只给我看有一处天窗的装置,“那是通向屋顶的口子。”屋顶上的天地啊,会是百鸟齐鸣,一目千里。但是古建筑的考察工作,哪里有这么浪漫。梁先生作复原六和塔的设计时,参照了类似的实物。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建筑,是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1933年,梁先生带着营造学社的莫宗江等年轻成员,对这座古塔进行了测绘。
推荐阅读
- 清朝|康熙用30多年未完成的大事,却被雍正一年完成!
- 傅高义与新民晚报还有一个未完成的约定|记者手记 | 傅高义
- 五代十国|杭州闸口白塔不逊色六和塔,梁思成亲自考察,也是第三批国保单位
- 工业|不墨守陈规的“未完成”工业风
- 七层八面六和塔,永镇江潮用佛法|诗词日历 | 镇江
- 时尚人人瘦身|听起来很是可笑,可他真的是个昏君吗,秦武王因扛鼎而死
- 历史神秘事|不然必能统一三国,诸葛亮一生仅错信一人!导致蜀汉未完成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