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1922年拍摄的六和塔 图源:《中国文化史迹》所以曾养甫先生当时邀请梁思成夫妇过来,是来做六和塔重修。梁先生经过考察,改重修方案为“六和塔复原状”计划。所谓“复原”,指的是恢复南宋时期那次重建六和塔外围木构的状貌。一方面,最初的吴越国时期六和塔的木构建筑样貌,已经无法考证还原;而南宋时的那次营建的塔样,梁先生已经有把握再现。梁先生的愿望也很迫切,他觉得,“钱江铁桥,北岸桥头就在(六和)塔下里许,将来过江来杭的旅客,到这岸所得第一个印象,就是这塔,其关系杭州风景古迹至为重要。所以我以为不修六和塔则已,若修则必须恢复初建时的原状,方对得住这钱塘江上的名迹。”“曾先生对于我的建议很赞同。”正是二位达成的这个审美共识,促成了梁思成夫妇1934年秋天的杭州行。这也是营造学社的古建筑调查工作,第一次到达了江南。这次考察,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和后来加入营造学社的另一位成员刘致平先生一起,考察了杭州的六和塔、测绘了闸口白塔和灵隐寺双石塔。梁先生夫妇又专程前往宣平(今武义),调查了陶村延福寺;还在回杭途中,发现并测绘了金华天宁寺里的一座元代大殿。
文章插图
梁思成先生所作“六和塔复原状图”(此图为立面) 图源:《梁思成文集 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官式的建筑1.当年梁思成先生回到北京后不久,就根据资料做好了六和塔复原状重修计划,这其中包含他手绘的六和塔复原状图(立面、断面、七层以及屋顶平面层)。2020年11月9日,我拿着复原图,去探访六和塔;带我解读六和塔的专家,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魏祝挺老师。
文章插图
魏老师在浙江大学念过两个硕士学位,一个日本文学方向;一个考古方向。后一个学位的导师,是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的负责人、古建筑专家李志荣教授。魏祝挺专门研究塔幢建筑,曾经在中国、日本考察了大量的古建筑。图为魏祝挺在考察日本奈良药师寺东塔落架大修项目从之江路一直往西走向六和塔,到最后一个红绿灯三岔口时,我们仰头就能清晰地见塔屹立。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够幸运,梁思成先生当年嫌弃难看的塔,正是我们如今能够看到的这座六和塔。曾先生、梁先生的观点,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有一定古建筑素养的学者的审美认知。与南宋营建的六和塔木檐相比较,清光绪版本在继承中国古建筑形制规范上,相形见拙。
文章插图
比如,我在这个路口,看到的是直上青云的上半身塔,下半部分掩映于林木中。但是有一个疑问:清代重修的六和塔,明确记载是八角形七层塔。而我数数肉眼能看到露出来的塔身部分,已经有七层了。我没有数错,直至走到六和塔脚跟底下再数,全塔共有十三层了。怎么回事?魏祝挺解释说,我们所看见的十三层木檐,其实是个外壳。十三层之中,有“七明六暗”,“六暗”——今天所见到塔外观六层偶数层,是走不进去的,里头就只有七层。南宋时建造这座砖身木檐塔的做法是:忠实地模仿古代纯木塔的结构。中国楼阁式木塔的每一层,都有基座(一层为台基,以上称平坐)、屋身和腰檐。
文章插图
应县木塔的一层 图源:《营造天书》王南 新星出版社屋身和檐的结构不难理解。每层的平坐,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阳台——当时人们登塔可以在此凭栏远眺。但是清朝时重修,把“阳台”全都包起来了——还“包”成了假楼层的样式——给平坐层也加了屋檐。这下外围看起来就多了六层楼。这件事,梁先生在文章里说:“国人所习见的六和塔竟是个里外不符的虚伪品,尤其委曲冤枉的是内部雄伟的形制,为光绪年间无智识的重修所蒙蔽。”清朝这种操作,在梁先生看来是违规的。2.那么规范是怎么样的?南宋的六和塔为什么是学界公认的标准?走进六和塔最下层时,魏祝挺特别讲了中心室位置的一块碑。这块南宋时期的《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其实记录了批准建造六和塔的一套“OA流程”——南宋绍兴壬申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六和塔所处的开化寺住持智昙发愿重建六和塔。他逐级向上打报告后,圣旨发下三省,令礼部审阅,临安府和两浙路转运司筹备。终于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得到批准开工。这座官方敕建的大塔,怎么来批拟这项工程的经费以及用工、用料?当然是采用《营造法式》所规定的标准。“北宋神宗至徽宗朝官方编纂出版的《营造法式》,是关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专著。相当于是一个建筑法规,对建筑计划、工程造价这些建筑规范作了详尽的说明,可以避免贪污和浪费。”魏祝挺说,此时的南宋,严格承袭了北宋的这项营造规章。
推荐阅读
- 清朝|康熙用30多年未完成的大事,却被雍正一年完成!
- 傅高义与新民晚报还有一个未完成的约定|记者手记 | 傅高义
- 五代十国|杭州闸口白塔不逊色六和塔,梁思成亲自考察,也是第三批国保单位
- 工业|不墨守陈规的“未完成”工业风
- 七层八面六和塔,永镇江潮用佛法|诗词日历 | 镇江
- 时尚人人瘦身|听起来很是可笑,可他真的是个昏君吗,秦武王因扛鼎而死
- 历史神秘事|不然必能统一三国,诸葛亮一生仅错信一人!导致蜀汉未完成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