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


从《战线)的原本到《南征北战》的成型,之间的变动是非常巨大的,而这种改变,还有着陈毅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与修正,才形成了《南征北战》的最终结构,而将《战线)的中间部分涉及到的包括部队渡沙河时的艰难过程,作为一幕内容,这些情节,都是华野在实际战事中遭遇到的困难,多少也暗示了南麻、临朐战役期间华野遭遇到的没有后方根据地、洪水威胁、暴雨如注的严峻情况,但这些素材,只能用在《红日》这样的长篇叙事中,而在《南征北战》这样紧凑的主导思想掌控的高度精炼的电影中,是无法使用得上的。
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插图
而在华野参与的重大战事中,都有夏光的身影。
在《陈毅传》里特别提到一则轶事,说华野指挥部在转战过程中,一行人在公路桥下开会,当时参谋处长夏光提笔在自己的纸扇上写了八个字:“黄河已过,君心甘否?”边上的陈毅惹动诗兴,拿过扇子,题了一首五言诗:“昨夜过黄河,风大浪又恶……”最后一句是“高粱玉米熟”。粟裕发现后,也在扇子的背后题了一首诗。
可见,夏光与华野领导人过从甚密,这一段经历,来自于夏光的回忆录,因为这把扇子后来丢失了,所以夏光并没有完整复述出扇子上的题词内容,殊为可惜。
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插图
因此,从人物线索的角度来看,《沙家浜》里的新四军队伍,后来成为华野的主力军,也就是《南征北战》里的挑大梁者,这之间就有着承继关系,而从艺术角度来看,《南征北战》与《沙家浜》都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但艺术家都在原型背景素材基础上,进行了概括性构思,将单纯事件的历史终结走向,提炼成了艺术作品的终结胜局,形成了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同一支部队的不同精神内质的经典之作。
从中我们得到的艺术启迪是,艺术创作应该反映出历史的必然性,然后通过映射技巧,高度纯化与浓缩,形成对历史史实的准确性、艺术化的表达,从而使艺术作品能够在一件形象空间的开启中,洞悉历史的真相,这就是《南征北战》与《沙家浜》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因,虽然它的尾部战事,并没有完整的原型,但它提炼出的事实,却是概括性的提炼性的真实。
这样的真实,因为直指历史的真相所在,所以,能够经得住艺术规律的考验与历史真实的检验。
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插图
现代京剧《沙家浜》与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