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老吏略作犹豫,还是接过面饼,然后在过所上批了个“听”,准许入市。崔六郎叉手致谢,转过身去,流利地说了一连串粟特语。曹破延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既无欣喜也不兴奋。 ——《长安十二时辰》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开篇,有一位刚出来大家以为是王者,结果很快领了盒饭的伙计—崔六郎。
文章插图
其在替乔装粟特人的突厥狼卫们与长安西市署老吏疏通关系之时,一口流利的双语操作,让我们看到了唐代社会里面的一个不起眼的侧影,那就是唐代社会是如何与周边国家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的。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在盛唐时期,各国与大唐开始着广泛而持续的双边交流,各个地区的商队从本地出发,沿着陆、海行线进入大唐,与大唐进行商贸交流,一时之间,长安、广州、扬州、以及边关要榷等地都充斥着大量的外国人群。
文章插图
这些来自大食、林邑、真腊、吐蕃、契丹、突厥等地的人们汇集一起,甚是热闹,开放的大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观,然而当我们远观盛唐之时,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不同地区的人们,操着各自的方言,他们是如何互相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呢?
按照现在的理解,两国之间交流必然得有翻译沟通,那么唐代的翻译者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唐代的翻译者们——译语人,他们虽不起眼,但确实不可或缺。
唐代之前的沟通交流: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礼记》 像胥氏通六蛮语,狄鞮主七戎,寄司九夷,译知八狄。——《翻译名义集》
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只要有交流,就要使用言语沟通,唐代之前也不例外,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政府为便于与外国及周边各族交往, 往往在中央及地方设有专管此类的官职。
文章插图
然而那时候的语言交流,更多是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沟通,为了了解对方情况、方便官方层面沟通而设立了一些专职人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员的称呼变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战略侧重。
如周朝设有象胥之官,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更加偏重于南方交流,而到了秦汉之后,南方领地被纳为郡县,西面戎狄被打压退缩,而东面吴越之国全部归顺,只剩下了北面的匈奴等塞北部族成为了日益严峻的军事威胁,“译”的地位迅速提升。
【 浅析|看似微不足道,却实不可或缺,浅析盛唐气象下的微尘——译语人】
文章插图
从汉代开始国家专职人员便被称为译官、译令, 而唐代的译语人设置的原因,则不仅仅只是国家战略的考虑和地区之间的沟通,随着大唐的开放和包容,这些人同时也活跃在社会交流的各个方面。
唐代的译语人:
唐代的译语人们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他们的负责领域在历史发展中能够进一步细化,而且人员数量上也呈现出更多、更广的特点,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分布在盛唐里面的译语人,看看他们那些平凡而重要的生活。
长安城内
凡诸司置直, 皆有定制, 诸司诸色有品直……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唐六典》
唐代国力强盛,四方辐辏,各国来唐的使节、团队络绎不绝,朝贡、宴享、送迎、款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沟通交流,沟通的前提就是语言无障碍,这就对大唐的外交机构翻译能力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而作为大唐综合外交机构的鸿胪寺,在史书记载中就有专门配置的翻译人员,被统称为译语人。
推荐阅读
- 从《诗经》中飘出来的袅袅炊烟——浅析中国先秦饮食文化
- 为何说,林冲当不起“好汉”之名?浅析林冲的性格与为人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 秦始皇陵铜车马惊艳世人,看似遮风挡雨的大伞,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 水浒中谁是真正的“伪君子”?并非宋江,此人看似忠义实则真小人
- 先秦时代|古文文献中的酿酒记载浅析
- 书法字画|书法中的“横短撇长”和“横长撇短”如何区分?看似简单却有深意
- 秦朝|嬴政书同文车同轨,看似功盖千秋万代,实则他用心阴险至极
- 梁山的覆灭,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 他是宋江的心腹,也是水浒中最伪善的人,看似憨厚实则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