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回鹘在唐末的西迁,使西域的民族成分产生重大变化( 二 )


九世纪30年代末,连续几年的风雪灾害和瘟疫严重地破坏了回鹘的经济,再加上统治集团的内讧和邻族的侵袭,回鹘汗国迅速分崩离析。
840年,回鹘的渠长(将军)句禄莫贺勾结黠戛斯部攻陷回鹘可汗城,杀死可汗,毁坏城郭,掠走财富,立国近百年的回纥汗国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打击下,终于灭亡了。
于是,回鹘除一部分向南迁徙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逐渐融合外,其余的分成三支西迁。
一支迁到甘肃河西走廊的瓜州、甘州、凉州等地,历史上称为河西回鹘((甘州回鹤),河西回鹘在元代称为撒里畏兀,明代称撒里畏兀儿。他们和当地的蒙古族、汉族等长期相处,相互融合,发展成现在的裕固族。
一支西迁到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鹤。其在原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所辖地区的西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940年,这支回鹘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并向东发展势力,进入今新疆的西南部,并在龟兹一带与西州回鹘相对持。
一支西迁到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这是回鹘西迁最主要的一部分。866年,这支回鹘在首领仆固俊的率领下,自北庭出击,打败了当时称霸西域的吐蕃, 收复西州、轮台等地,建立西州回鹘政权,西州,就是原来的高昌国。
高昌回鹘人和葱岭西的回鹘人在进入西域以后,与西域原来的土著居民长期相处,逐渐融合,遂形成“维吾尔族”,成为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
民族|回鹘在唐末的西迁,使西域的民族成分产生重大变化】本文参考自:《西域春秋》、《新疆两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