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古人为了墓地不被盗,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盗墓贼一旦失手有去无回

盗墓,是进入他人坟墓,作出不问自取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这种墓葬破坏现象仍然遗存到现今。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
后来,专家们发现: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竟然有数十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可见,盗墓贼手段之高明。并且,近些年随着盗墓剧的热播,大家对盗墓这一行径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将一起了解古代帝王们的反盗墓手段,看看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般。
 盗墓贼|古人为了墓地不被盗,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盗墓贼一旦失手有去无回
文章插图
虚墓疑冢:其实,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专用名词,即“虚冢”。这个方式只是秘密安葬的一种,又称为假坟、虚墓等等。这种方式是制造出多个假墓穴,然后把真正的墓穴隐藏起来,让盗墓者疲于寻找。
这其中,最比较有名的虚冢,当属孔子的五座虚墓,这些墓穴都是他的弟子为其建造出来的。晚清文人俞樾在著作《茶香室丛钞》中提到,当年孔子的墓穴西边有五座假坟,它们都是石头砌成的。很明显,这些都是孔子的弟子伪造的,目的是让盗墓者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孔子墓。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让人挖开了这些虚墓,里面竟然跑出了一只活兔子。这种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却可以看出,盗墓行业早在孔子那个时代就比较常见。为了防止盗墓者胡作非为,建造墓穴时必须考虑如何防盗墓。
 盗墓贼|古人为了墓地不被盗,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盗墓贼一旦失手有去无回
文章插图
石勒是后赵的创始人,曾经汉族的奴隶。他年少成名,十九岁就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史称“十八骑”,而他则自称为大将军。
随着实力的增长,石勒攻城拔寨,没多久就建立了后赵这个国家,登上了皇位。他的母亲过世后,石勒也考虑过如何防盗墓。当时,石勒将母亲秘密安葬后,便大张旗鼓地给母亲办起了葬礼,向世人展示了母亲的墓穴。其实,这些显示的墓穴都是虚墓。
《晋书》中提及,石勒母亲王氏过世后,秘密葬于山谷之间,详细位置并不清楚。因为,石勒以国母的礼仪厚葬其母亲,将虚墓设在了襄国城南。二十年后,石勒过世,他的后人在安葬他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设虚墓防止他人盗窃。
其实,石勒的真实埋葬地在山谷之间,而他的虚墓却以“高平陵”命名。高陵位于襄国城西南三十里位置,它既不筑墙,也不种树。
 盗墓贼|古人为了墓地不被盗,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盗墓贼一旦失手有去无回
文章插图
史书记载,当时安葬石勒时,棺木是夜晚时运出的,且一次做出了十几个棺木,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石勒,再加上天色昏暗,人们更难以辨别。
后来,朱元璋安葬时采用了“十三城门出棺”的方式,这种方式跟石勒的安葬方式很像,他是否受到石勒的影响,我们并不知情。但他们防盗墓的技巧,却是一致的。石勒过世后,他的二儿子石弘继位。只是石弘位子没坐稳,便被侄子石虎夺了位。石虎死后,葬在了显原陵。
根据史料记载,这个显原陵应该也是虚墓,石虎并不在里面。《资治通鉴》记载,公元359年,燕国皇帝慕容俊做了一个梦,梦见石虎把自己咬了。当时,慕容俊很生气,命人挖开了显原陵,要对其鞭尸泄愤。可是,他们打开墓穴后并没有找到石虎的尸体。
很明显,石虎是受到石勒的启示,设了虚墓迷惑对手。
 盗墓贼|古人为了墓地不被盗,可谓是想尽了办法,盗墓贼一旦失手有去无回
文章插图
构筑崖墓:其实,将墓穴挖在山崖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方法。依靠山势来建造陵墓,肯定比平地建造的封土式陵墓,更有防盗效果。
但是,这种陵墓一般人可建不起,也不会建。这种在山崖之间建造的陵墓,考古学家称之为“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期非常流行,当时的皇族喜欢采取这种方式来防盗。现在,我们在河北满城发现的中山靖王墓、在山东曲阜发现的鲁王墓、徐州龟山发现的汉墓,都是在山崖上挖开一个巨大的洞穴后,修建而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