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苦|大节可议,迎附朱棣:身系诏狱,勤苦读书;大明内阁首辅杨溥旧事( 二 )


既然如此,按照当日奉行的“君君臣臣”观念,三年之中,杨溥受的是建文帝的职,食的是建文帝的禄,那么,他就应该忠建文帝的事。
但是,所谓的“靖难之役”后,杨溥作为建文旧朝的文臣,他既没有死节、也没有受到牵连打击而遭关押、被处斩,而是被朱棣任用。
这么说,并不是要苛责杨溥。
这么说,仅是从当时的社会伦理观念出发,来观察此事,并可由此得出结论:
建文、永乐变革之际,无论怎么说,杨溥都没有表现出读书人应有的风骨与气节!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用史料来进行佐证。
明人姜清[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4名进士出身]在其所著的《姜氏秘史》卷二中,曾记述程本立的事迹。这其中,姜清对相关事体,就已经有所表达。
据述,程本立因文学优长、守身廉洁而被举荐,朝廷征召他进入翰林,参与纂修《高庙(朱元璋)实录》。后来,他被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位阶为中顺大夫,支予四品俸禄。辛巳年[即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因为失误陪祀,他被调除左佥都御史,仍留翰林纂修之职。明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高庙实录》完成,他被调为江西按察司副使。还未赴任,朱棣兵起渡江,等燕兵入京之后,程本立自尽身亡,时为壬午年(建文四年)农历六月十三日。
程本立死后,朱棣命令追讨他在建文时期所受的朝廷恩典,结果发现,程本立家无遗赀。时人称扬程本立,言其清廉正直。程本立生前著有《异隐集》十卷;后来,由佥事吴昂(生于成化时期、弘治末年进士、嘉靖时期仍健在)在闽地刊行;参政林延昴(不详)还为其书作序,称颂其为“今之夷齐”。
在姜氏的记述中,关于对程本立的评价,他虽然只是引述了林延昴书序中的内容,但是,也可推知,这其中,大约就暗含姜清本人对程本立的一种认同。
“夷齐”是何等人物?
“夷齐”是被传颂了千百年的有气节的人物。
既然把程本立比作“夷齐”,那么,当日站在程本立对照面的人物,应该如何评价,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记述程本立死节的高行之时,作者姜清还特别记了一笔:
“时同纂修者学士董伦、礼部郎中夏正善,史官钱塘高让、庐陵吴勤、赵友士、端孝思,同郡张秉彝、唐耕,侍讲王景、修撰李贯,编修吴溥、杨溥、杨子荣(即杨荣)、刘觐,侍书刘彦铭,皆不能死节,或见用新朝焉。”
虽然,姜清没有直接指斥这些不能死节的建文文臣、也没有明确谴责其中见用新朝的人物;但是,从作者对程本立的褒扬之中,多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须知,这些不能死节、其中还见用新朝的人物之中,就有杨溥。
 勤苦|大节可议,迎附朱棣:身系诏狱,勤苦读书;大明内阁首辅杨溥旧事
文章插图
再者,关于建文文臣对朱棣的迎附一事,明人黄佐(公元1490年~公元1566年)在其所撰的《革除遗事》二中,也曾着墨,其内容与《姜氏秘史》所述相同,未知其间有无摘录、引述关系。
另外,明末清初谷应泰(公元1620年~公元1690年)所著《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中,关于建文文臣对朱棣的迎附,亦有记载:
“帝左右唯数人,遂尽闭诸后妃宫内,纵火焚之,挈三子变服出走,仓皇复弃三子于宫门,被燕军执置师中,帝遂逊国去。是日,茹瑺先群臣叩头劝进,文臣迎附知名者:吏部右侍郎蹇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侍郎刘俊,右侍郎古朴、刘季篪,大理寺少卿薛岩,翰林学士董伦,侍讲王景,修譔胡靖、李贯,编修吴溥、杨荣、杨溥,书黄淮、芮善,待诏解缙,给事中金幼孜、胡濙,吏部郎中方宾,礼部员外宋礼,国子助教王达、邹缉,吴府审理副杨士奇,桐城知县胡俨。”
据此,也可以知晓当日朱允炆失国时的仓惶、悲惨:
其时,面对皇权倾覆,作为皇帝的朱允炆,身边只有几个人而已;猜想,大家都各自逃命去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