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1978年,湖北随州城外西边两公里擂鼓墩山,发现一座举世震惊的战国早期墓葬,该墓葬主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
考古专家从曾侯乙大墓中,共提取出15,400多件各种类型的珍贵文物,其中还有一套完整的''曾侯乙编钟'',引发考古学术界轰动。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文章插图
可是这15000多件文物里,有173颗形状怪异的眼珠文物。专家们也不是第一次,从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找到这些样式奇特,与同时期文物显得格格不入的''眼珠子''。
那么,这种类似于眼睛的文物是本地产的吗?又为何成为王公贵族们,争相追捧的奢侈品呢?
这种眼睛文物学名叫做''蜻蜓眼珠'',也被称为''蜻蜓眼''。
蜻蜓眼珠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00年至前1350年的古埃及。
从器物外形来看酷似蜻蜓眼睛,造型或凸起或内凹,颜色也非常丰富饱满。
春秋时期,原产于古埃及的蜻蜓眼珠便传入西域,到了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不少诸侯将蜻蜓眼珠当成随身把玩的器物。
诸如曾侯乙、赵卿下葬时,少则带十几颗,多则百多颗蜻蜓眼珠随葬。由此可见,蜻蜓眼珠在当时应该是稀世罕见之物。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文章插图
说完了蜻蜓眼珠发源地以及何时传入中国,再来着重分析下,造型怪异蜻蜓眼珠,为何会那么受到贵族的喜爱?
首先,眼睛不管是在古埃及还是中国文化历史上,都被视为是神圣象征物。
说得更通俗点,眼珠代表了宗教迷信的神圣象征品。
西方传入中国后,它又被统治者们赋予其他感情色彩。按照考古专家分析,蜻蜓眼珠传入中国之后,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辟邪之物。
战国至西汉时期,蜻蜓眼珠更是代表了一种特殊美的存在。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昆虚之璆琳,琅玕焉''。
从以上几段史料记载便能看出,战国与西汉时期,蜻蜓眼珠其珍贵程度,足以堪比黄金美玉。
且当时中国工匠利用氧化铅和氧化钾,制作出了类似于玻璃样的琉璃制品,有了琉璃之后,蜻蜓眼珠便能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文章插图
在古代,诸如玻璃和琉璃制品,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要贵重不少。主要还是因为蜻蜓眼珠这种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因为其造型怪异,与中原固有文化信仰非常不同。
再加上春秋时期,工匠已经熟练掌握制造琉璃的方法,这种颇为怪异的蜻蜓眼珠,便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之间,用来互相比较财力以及身份的一种奢侈品。
据西方历史来看,上世纪60年代,希腊曾经出土一枚,距今3000多年时期的蜻蜓眼珠。
这枚蜻蜓眼珠造型精美,且眼部装饰层数非常多,有蓝色和白色两层玻璃组成。
此外,伊朗和埃及地区发现的蜻蜓眼珠颜色和造型,与古希腊那一件又有所不同。中国地区出土的蜻蜓眼珠,与西方的又有所不同。
因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可能说到这里,不少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何考古学家说这些文物是西方舶来品,专家有何依据呢?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文章插图
《盐铁论》:''鼲貂狐貉,釆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
《汉书.西域传》:''罽宾国......出...... 璧流离''。
《汉书.地理志下》:''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