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二 )


从各种汉朝典籍便能明确得出,最原始的玻璃出现于西周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才开始普及。
所以西汉之前的古籍中,很少出现关于玻璃和琉璃的文字记载。中国工匠之所以会成功研制出玻璃,关键就是用氧化铅和钡作为助溶剂。
这种玻璃制品只能在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由西方传入我国,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才开始熟练的掌握制作玻璃的工艺技艺。
况且,国内不少相关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国出土的蜻蜓眼珠进行红外探测。
探测的结果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珠,大部分是以琉璃作为主要制作的材料,少数还有用陶胎制成。陶胎也是我国特有烧制器物的方式。
不管是琉璃制成的蜻蜓眼珠,还是陶胎蜻蜓眼珠,其象征意义没有太大出入。
中国生产的蜻蜓眼珠大部分呈椭圆形,造型不像西方那样,多利用突起物装饰。
比如曾侯乙大墓中的蜻蜓眼珠,几乎每一枚身上都带有许多圆柱形网状小点,这些小点通常交叉排列。再加以颜色的相互碰撞交融,使得中国本地产的蜻蜓眼珠,颇有东方之美。
总的来说,蜻蜓眼珠是千年前,全世界贵族都喜欢把玩的一种小物件。
还是因为这件器物被人为附加太多宗教迷信学说,才让蜻蜓眼珠成为上流阶级的专属物品。
 曾侯乙|春秋战国时期,有种“眼睛文物”受追捧,专家认为它们非本地产
文章插图
以上关于蜻蜓眼珠细节分析,大多是笔者通过一本《春秋战国》的书籍得出的结论,当然我也从其他史料找到很多借鉴素材。
春秋与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时代。仅从蜻蜓眼珠这个文物的由来,持续时间还有发展过程也能看出,西周时期,中西方文化已经开始慢慢融合。
参考文献:《汉书》《淮南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