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同钱穆、吕思勉、陈垣并称“前辈史学大家”,集历史学家、诗人、语言学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
其父陈三立与陶菊、徐仁铸、谭嗣同并称“维新四公子”,有着“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的赞誉;祖父陈宝箴是“新政重臣”,更是清末维新派的主要成员。
文章插图
虽说乱世出人才,陈氏却更令人惊叹,一门三杰让后人感叹至今。究其原因,乱世为辅,家庭教育为主。
陈宝箴当初随父亲团练,帮助与太平军的战争。
所以,陈宝箴在年纪尚小时,便知晓保家卫国的重要。在为官之后更是毅然决然的加入了维新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朝廷。陈三立也受父亲影响,也成为了维新派成员。
文章插图
陈宝箴喜爱诗书,对历史更是情有独钟。陈三立耳濡目染,慢慢的也爱上了阅读、写诗、更是对历史书籍爱不释手。
在儿时经常期望父亲讲历史故事。因为阅读,陈三立的眼界开拓,他认为教育是帮助国家重新崛起的武器。所以他开办了新式学堂。
陈三立开办学堂以来,与教师约定不打骂学生、不让学生背死书。
文章插图
新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陈寅恪因在家塾学习,国学底子更加深厚、眼界更加开阔,所以对历史的兴衰演变感悟的更加深刻。
陈宝箴的爱国热情与对国学的热爱直接影响了陈三立、间接影响了陈寅恪。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
英国的乔治·屈威廉在《克莱奥—一位缪斯》中表明过:历史的唯一目的是教育他人,而不是具有科学价值。
无论生于何时,抱有一份爱国热情与对历史的尊重,不仅对自己有所帮助,对后人也是有所助益。
文章插图
西塞罗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己出生前的历史,那这个孩子就永远的停留于孩童时代。”
新一代的孩子生于和平年代,所以更应该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孩子明确自己因为什么而学习,才会真正的成长。
明确了目标,学习才会更有动力。那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历史呢,下面为父母推荐三种方法。
让孩子爱上历史的三种方法
1、给孩子讲历史故事
美国的故事家吉姆认为:成年人与孩子都可以从听故事中,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听故事可以触碰到部分教育,无法接触的领域。
父母在晚上孩子睡觉的时,将童话故事替换成历史故事;父母在平时可以给孩子讲历史故事。但是注意,在父母讲历史故事时,根据孩子的年纪进行选择。
文章插图
2~5岁的孩子听: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大禹治水等等适合孩子睡前听的故事;
5~7岁的孩子听:孔子办学;周公治国;商汤灭夏等故事为孩子的人生格局的培养奠定基础;
7~9岁的孩子听: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班超签盟约等培孩子勇气的故事。
2、父母以身作则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认为:父母无声的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另一位教育家洛克认为:给孩子好的训练不如身边朋友的影响,更不如监护人的榜样作用。
父母如果热爱历史,孩子会在成长中潜移默化的被熏染。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看书时,选择的书多与历史有关;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兴趣;可以邀请孩子一起阅读历史书籍。长时间的熏陶会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文章插图
3、父母带孩子去历史古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与孩子同去历史遗迹。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书上的文字,更是曾经存在过的。
推荐阅读
- 阮元:“守正才优”的清廉典范|廉政悦读 |翻开这套“西南联大三部曲”看陈寅恪冯友兰朱自清怎么上课\",\"i10\":\"新书上架
- 陈寅恪考证华佗是五天外国之音,曹冲称象为假,谬矣!
- 鲁迅把陈寅恪当弟弟,陈却对2人友情十分回避,有何内幕?
- 陈寅恪给清华大学考生出考题, 上联 孙行者, 此人回答后立马被录取!
- 上世纪郭沫若提倡书横着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 历史上唯一的“祖孙状元” 两人仕途经历一个顺利 一个坎坷
- 王国维为何要投水自尽?溥仪说是被债主逼的,陈寅恪则称另有原因
- 陈寅恪被大众追捧,是否言过其实?为何易中天:劝君免谈陈寅恪?
- 她是烟花女子出身,然而十分有才华与气节,陈寅恪花十年为她立传
- 慈禧|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皆富豪,至今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