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是迫不得已,不走也得走,因为没背帐篷。”他笑容爽朗,过去的困难是如今的谈资。
徒步考验脚力,吴刚勋总结了一套技巧——不蛮干暴走,匀速前行不急停,小站即休息,尽量减少坐下休息的次数,
尽管技巧熟稔于心,4个脚趾甲依旧在途中失血脱落。他特意拍照留念,将其视为“三长”路上的纪念品。“后来长出新的,不用害怕。”
行走的“果实” 80万字行走日记 为长城保护忧心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66岁的老头不在家安享晚年,非要当“耍爷”、走“三长”,到底图个啥?直到他80万字的日记集结成书,著名长城学家、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为其书作序——
“他在行程中看到长城损毁、消失的状况,不顾旅途劳累,在晚上很认真地给我写信反映情况,他反映的情况我都及时发给国家文物局和相关省文物局领导,基本上都得到了采取相应措施的反馈。”
这样的肯定,让吴刚勋“行走”的价值渐次被正视。人们也意识到,他不是堂吉诃德——他不单单对梦想痴狂,更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任性的“退休梦想” 徒步万里 走完长征路、长城和长江
文章插图
长江奔流入海,举目云帆高张。
今年10月24日,站在海浪滔滔的长江入海口,66岁的吴刚勋振臂高呼,兴奋地像个孩子。至此,他终于圆梦了自己的“三长计划”——走完长征路、长城和长江。
1954年出生的吴刚勋,做过知青,后就职于重庆水泵厂。为弥补未上过大学的缺憾,他自考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职学习了5年。
一身户外运动装备,精神抖擞,肩上20多公斤的行囊,压得身体略为前倾。背着干粮和水爬雪山、过草地时,谁能想到他是个退休老头。
“退休前十年,我就梦想能重走长征路。”那是2004年,长征题材专题片和影视剧热播。作为老党员,他被红军击退追兵、征服严酷环境所感动,心生敬仰。他购置几十本有关长征的书籍,沉迷研究。2015年3月12日,他沿着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从江西于都出发。
长征苦,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吴刚勋用双脚去感受这段历史时,才知长征路有多艰险。
“在夹金山走红军小道,要防蚂蝗,我就把裤腿紧紧扎在袜子里。”哪知道,试走途中就感到脚痒,回宾馆脱掉袜子一看,7条蚂蝗扎在脚背上,鲜血直流,他赶忙拍出蚂蝗紧急消毒。
阿坝州梦笔山,沿着海拔4114米垭口下山,蓝天白云下山峦层叠,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吴刚勋上气不接下气,无心欣赏风景。下山4个多小时,山沟无人区,没有手机信号,他要小心翼翼穿过独木桥,要脱掉鞋袜趟过冰冷刺骨的小溪。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真是句大实话!”2015年10月19日,他抵达陕北吴起县长征胜利广场,历时7个月,穿越11个省,手机记步软件显示,共徒步2359.23公里。
老驴友的“驴行观” 个人安全第一 挑战适可而止
“三长”之行,徒步和坐车结合,总耗时近500天,累计徒步上万公里——2015年重走长征路,历时7个月;2017年徒步长城,历时135天;2019年至2020年,116天分五阶段走长江沿岸……
外人眼里,他踽踽独行,孤独辛苦。在他心里,这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妙实践,是一种思想上的释放和宣泄,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分享。
墙壁上贴着全家福,儿孙绕膝,吴刚勋的笑容里满是幸福。吴嫂爱跳舞,不喜户外徒步,但支持丈夫的爱好,叮嘱他在路上注意餐食营养,多吃牛奶、鸡蛋和水果。
“安全第一,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做驴友二三十年,吴刚勋主张量力而行。
行在路上,每天生活费最少130元。他大多寻店吃住,偶尔住帐篷。“如今的中国,从南到北,哪个山区都能看到扶贫的标语,处处是公路和客栈,根本不愁吃住!”
途中唯一几百公里不见人的地方,是长江源头青海玉树。吴刚勋不冒险,自长江源头到宜宾选择自驾。从宜宾到上海,他选择分阶段徒步,平均每天走20多公里。
推荐阅读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朱厚烨墓出土一件金簪,却震撼了考古界,专家:金簪上的天上人间
- “镇海吼”重达32吨,历经千年不倒,却倒在专家自作聪明的保护上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商朝因何而亡?专家打开3000多年前的古墓,找到了真相
- 几十块买的齐白石虾,专家看后手抖称最值钱的就是这半只
- 专家意外发现宋朝机关墓,打开墓门后,看到的东西让他们很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