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在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同时 , 各器官的免疫毒性成为临床中不可避免的新问题 。 其中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致死率最高 , 成为导致患者短期内死亡的重要原因 , 其死亡率高达39.7%~67% 。 而且 ,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良好的抗癌效应 , 此类药物广泛应用已成必然趋势 , 专家预计未来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
此次同步上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小程序” , 提供了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的评估方法 , 可以帮助非心血管内科医生评估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在早期快速地识别高危人群 , 尽早转至心血管内科寻求专业治疗建议 , 有助于减少心血管毒性事件的发生 , 降低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
在我国 , 肿瘤心脏病学尚处于起步阶段 , 除了临床一线的工作实践 , 同时需要各方面共同合作 , 产学研医齐头并进 。 为此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在华东地区开设了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 , 并开展了各项临床与科研工作 。
多学科合作任重而道远 , 葛均波院士等医学专家、科技和医药企业研发专家以及医疗媒体专家在本期“科技会客厅”就为何大力倡导肿瘤心脏病学研究 , 在线诊疗平台如何更好发挥价值等展开此话题的讨论 。
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
密不可分
葛均波介绍 , 我国癌症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三 , 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确诊为癌症 。 而心血管病的危害更加不容易小觑 , 我国现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3.3亿 , 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 可谓“每家都有心脏病” 。
在老百姓的印象里 ,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是两种毫不相关的病变 。 但实际上 , 它们“狼狈为奸” , 很多人因为心脏原因而对肿瘤束手无策 , 甚至只能眼睁睁地任由病变肆虐 。 这是因为 , 随着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 , 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 , 既往视为洪水猛兽的癌症 , 也逐渐变成一种能够长期存活的“慢性病” 。 譬如 , 中国肿瘤登记材料显示 , 我国城市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80% , 上海地区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2% 。 变成“慢性病”的癌症 ,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剪不断 , 理还乱” , 他们不但同样声名狼藉 , 其实还是一对难兄难弟 。
是药三分毒 , 治疗肿瘤的药物和射线 , 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而心肌细胞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绝大部分细胞不太一样 , 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 。 举个例子 , 我们的皮肤细胞 , 坏死了之后能够再生 , 重新长出新的细胞 。 但是 , 心肌细胞却不行 , 基本不具备再生的能力 。 也就是说 , 人体心脏的细胞几乎是恒定的 , 心肌细胞坏死之后只能形成疤痕 , 而疤痕就丧失了收缩和舒张的能力 。 这也就是为什么心肌梗死是非常凶险的危急重症 , 因为没有储备和代偿 。 因此 , 各种肿瘤治疗药物和放疗的射线造成的心血管毒性 , 特别需要关注 。
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
应运而生
近年来 , 基于临床实际诉求 , 应运而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 。 2018年中山医院率先在华东地区开设了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 , 给合并罹患肿瘤和心血管病的患者 , 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
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研究发现 , 当前心内科临床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 , 这一指标能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免疫性心肌炎的病情转归情况 。 前期临床数据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 , 团队结合血浆sST2、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等指标建立了评估模型 , 能早期、快速地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肿瘤|肿瘤与心血管疾病有何交织?葛均波院士团队做客“科技会客厅”团队发布肿瘤患者护“心”小程序】
推荐阅读
- 流行性感冒|治感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有何区别,哪个好
- 动物奶和植物奶有何不同之处?如果你是以下这3类人,多喝植物奶
- 万万没想到,一名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体内的肿瘤竟然消退了...
- 不到3毫米的肿瘤都能发现!浦东首台“人体哈勃望远镜”落户仁济
- 癌症晚期感染新冠后,肿瘤居然消失了?怎么回事?专家给出解释
- 男子肾衰竭2年,肌酐正常工作继续,他的治疗之路与你有何不同?
- 英国一癌症晚期男子感染新冠后肿瘤缓解,这意味着什么?
- 诱发乳腺癌的因素是?如何预防乳腺癌?中年女性喝豆浆有何益处?
- 医学奇迹!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肿瘤消失了
- 很多因心梗猝死的人都有“耳褶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