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辛开苦降法”的5味药是什么?( 二 )
但是 , 临床时必须掌握痰热内羁 , 肺胃同病咳逆痰壅 , 胸满腹胀 , 舌苔白腻 , 脉弦滑才可应用 。
但如果喘咳痰鸣 , 面清 , 泛吐痰沫 , 脉象沉细的虚痰上泛之症 , 又宜温振胃阳 , 那就不适于苦辛开降了 。
二、呕吐泄泻
【叶天士“辛开苦降法”的5味药是什么?】小儿体质娇嫩 , 胃肠功能薄弱 , 易饥易饱 , 调理不当 , 过寒过热 , 生活起居和天气四时变化等 , 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 产生呕吐泄泻的症状 , 其中以乳食不当为主要原因 。
如秦景明云:“饮食自备 , 膏粱纵口 , 损伤脾胃 , 不能消化 , 则成食积泄泻之证 。 ”脾胃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 , 其中胃的生理功能是消化食物 , 又称胃气 , 所谓有胃气则生 , 无胃气则死 。
然而胃为水谷之海 , 而散经输布 , 通调水道 , 下输膀胱 , 还要依靠脾的功能 , 脾不仅助消化 , 而且吸收食物中的精华 , 以营养全身 , 濡布四肢百骸 。
所以 , 沈金鳌《幼科释迷》云:“太阴脾脏奠定一身 , 论其执掌 , 化宿除陈 , 滋荣脏腑 , 灌液布津 , 上承胃纳 , 表里相循 , 下辅大肠 , 传导频频 , 土为物母 , 乃见其真 。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胃喜清恶热 , 脾喜燥恶湿 , 胃清脾燥则健 , 胃热脾湿必病 。 脾为湿困失燥而热 , 灼热丛生则胃纳水谷必积 , 所以临证之时 , 需进行除湿导滞 , 升清降浊 , 恢复脾胃功能 , 降呕止泻 。
运用辛开苦降法 , 辛开其闭 , 升其清 , 则姜夏势必用苦降其浊 ,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 叶天士:“但取苦味坚阴燥湿” , 则芩连势所必用 , 苦降辛通畅气机 , 则吐泻自解 , 正如吴鞠通所云:“中焦如沤 , 疏而逐之” , 达到“中焦如衡 , 非平不安”的目的 。
03苦辛开降法的个人认识(1) 叶氏所提“苦辛开降”实质是由张仲景五个泻心汤衍化而来的 。
(2) 中医治疗原则 , 不外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
苦辛开降能够升清降浊 , 调理阴阳 , 叶氏所谓“微辛以宣通” , 应属于和法范畴 , 不可列为清法 。
(3) 苦辛开降除上述作用外 , 尚有反佐从治作用 , 可以根据病情 , 苦寒的芩连和辛温的姜夏 , 适当调整用量 , 可以治疗格拒 。
如用少量黄连 , 以制干姜燥热;用少量干姜 , 以防黄连过于清热而维护胃阳 。
(4) 根据苦辛开降组成的原则 , 则不应局限苦寒的芩、连和辛温的姜、夏 。 举凡发散表邪的辛味药 , 和燥湿泄热的苦味药配伍 , 均应属于苦辛开降的范畴 。 例如桑菊饮中 , 桑叶、菊花辛凉透表和连翘苦泻并伍 。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刘弼臣用药心得十讲》 , 刘弼臣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 2012.1 。 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 ,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