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的宝贝,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许多文物在发现时,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将文物修复如初,对专家来说,一直是难题。吴六奇墓出土了一批陶器,可是它们大多都损坏了,文物专家在修复的过程中,真是费尽心机。专家是怎样修复这些陶器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吴六奇是个传奇人物。他幼年广读诗书经史,可却放任散漫,嗜酒好赌。败光家产后,又遇到名士而浪子回头。后来从军,在明清两朝都担任要职,死后被赠少师兼太子太师。重要的是,吴六奇还深受文学家的偏爱。金庸的《鹿鼎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等,都有以吴六奇为原型,而塑造的忠义的文学形象。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章插图
吴六奇的传奇还不只于生前。1962年,考古人员在广东省梅州省大埔县,发现了吴六奇的墓。在墓中,共出土了陶俑四十七件。依据陶俑描述的对象,可分为仕女、厨师、吏侍、衙差、仪仗等不同类别,简直就是当年吴六奇时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再现。这套陶俑制作精良,考古意义重大,是当时人们从衣着,到生活,到工作等多方面的立体画面。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这些陶俑和陶器,是被人们在施工时偶然发现的,再加上其材质不结实的特点。因此,文物在出土时,好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达到了破碎的地步。由于对这些陶俑的认识不够,加上当时技术的原因,考古人员只对这些陶俑进行了简单的修复。但是,修复的质量却十分差。差到什么程度呢?有很多的粘接部位,尤其是头部与身体粘结的,竟然有错位变形现象,好好的一个陶俑,硬给弄成了残疾;还有的用粘结剂粘接的地方处理得不好,残留了大量的粘结剂,不仅让陶俑变形,还遮掩了陶俑的某些细节;还有的陶俑修复的部位,因为胶质等原因,已经出现人为的二次损坏了。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章插图
那就只能重修,面对这些宝贝陶俑,修复工作却没有那么简单。要把这些文物修好,专家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首先,需要将那些粘错的,粘歪得拆开。可又不能破坏陶俑,所以专家们首先要了解当初修复用的粘结剂的性质。当初修复用的粘结剂有两种,一种是黑色的,一种是琥珀色的。通过使用红外光谱——红外显微镜联用仪检测,发现两种胶结剂分别是虫胶和聚丙烯酸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虫胶用局部加热的方法分离,再用溶剂清理粘结面;聚丙烯酸酯用丙醇和乙酸乙酯深解,再机械去除。这是此次保护修复中最为耗时的步骤。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章插图
文物破损的地方被拆开后,接下来,就要用第二招了——把损坏的部分恢复好。这项工作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陶俑上起翘、脱落或表面疏松处进行加固。用百分之1到3的B-72丙酮溶液,采取喷涂、针管滴注,或者是刷涂等方式,并且要让溶液的浓度由低到高,逐步地渗透到损坏部位,进行加固处理。
 断裂|吴六奇墓出土陶器断裂损坏,专家使出三个绝招,让它们焕然一新
文章插图
加固完以后,就要对已经拆开的部件进行组配安装了。在选择粘结材料上,充分考虑加固材料与粘接剂的结合性能,并且还得保证粘接的可逆性。最终,选择了B-72和环氧树脂两种粘合剂。在对部分陶俑的头部与身体部位粘接时,因为头部与身体结合部分结构细小,很容易出现二次损坏。专家们还充分利用陶俑在制作时产生的小孔,把一根合适的竹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等于为陶俑又加了一根结合的骨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