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汉语3000年——从油印稿遗珍张世禄《汉语史讲义》整理出版说起( 三 )


《汉语史讲义》将13世纪到作者生活的20世纪50年代统一划为近代期 。这一时期初期 , 辽金元入侵 , 北方共同语区域长期战乱 , 大量人口南迁 , 语言发生又一次混合 。此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稳定 , 近代汉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 , 逐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 原来以汴梁一带官话为标准的中原雅音 , 逐步被北方官话取代 。近代时期汉语词汇最重要的现象是北方话词汇的发展 , 它与北京官话的流行和政治中心的势力有密切的联系 。明清白话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用北方话撰写 , 也有力推动了北方话词汇的发展和广泛传播 。此外 , 鸦片战争以后的外来词 , 尤其是英语和日语词汇 , 大量被汉语吸收 。在语法方面 , 五四以后句法结构复杂化 , 新兴用法包括新的插说法使汉语的结构趋向精密 , 丰富和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 。
正如张世禄先生所说 , 世界上现有语言的历史 , 很少有超过一千年的 。汉语历史之悠久 ,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望尘莫及 。纵观汉语三千年历史 ,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语虽然历经大规模封建割据、大规模夷族入侵、大规模人口迁徙 , 以至方音纷歧 , 但依靠统一的国家体制和意志 , 依靠表意汉字形成的稳定的向心力量 , 统一和融合始终是语言发展的主流 , 方言也成为汉语文化多样性的沃土 。在数千年的演变历程中 , 汉语语音趋向简化 , 语法趋向精密复杂 , 词汇则依靠双音化的节律和字与字的意合 , 不断创造出丰富的本土词汇和外来意译词汇 , 形成万花筒般生生不息的人类语汇景观 。
以北京大学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和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汉语史讲义》为代表 , 我们可以看到 , 我国的汉语史研究根基深厚 , 源远流长 , 中国也有非常优秀的语言学家 。《汉语史讲义》的整理出版 , 展示了我国汉语史研究的新水平 , 我们期待在这一领域新人辈出、前景灿烂 。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6日 16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