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尊祖重孝
安康古为“三苗”和“南蛮”之地,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十分浓厚,后又受巴人“忠孝”、楚人“敬祖”和湖广移民“恋乡”的影响,使安康人养成牢固的“认祖归宗、敬祖爱族、视死如生、耕读传家”的尊祖重孝思想。
巴人不仅忠君爱国,而且孝敬先祖,甚至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和一种社会风尚。《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其祭祀之诗曰:‘惟月孟春,獭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黍既洁,彼牺惟泽。蒸命良辰,祖考来格。’《隋书·地理志》记载“巴蛮”之人“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扣弓箭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之乐事,以至终卒,大抵亦犹今之挽歌也。”
楚人尊崇祖先,奉祀唯谨,为不可突破底线。他们把先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和肇基丹阳、创业荆山、定都郢城等丰功伟绩铭记于心,并代代相传,以先祖精神教育后代。《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湖广移民,一般迫于生计“从窄乡移到宽乡”,故土难离,除在当地修宗族祠、祭先祖灵外,还设立会馆,以便大家在其内可以操乡音、叙乡情、敦乡谊、叙桑梓。特别是至今在安康境内还现存2000余座明清时期墓碑楼,每座墓碑均追溯族属渊源,缅怀先祖恩德;每座碑楼都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甚至僭越礼制,崇孝思想无以复加。
五
尚乐好逸
安康古代“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华阳国志·巴志》),“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蔬蠃蛤,食物常足”(《汉书·地理志》)。加之,长期受荆楚文化“浪漫”思想和巴蜀文化“享乐”意识的影响,促使安康人形成了“乐山亲水、野率质朴、自由浪漫、穷身永乐”的尚乐好逸特点。
在文学方面,推崇自由浪漫、神秘奇诡、恬淡疏朴。如:民间故事。无论是什么题材,都赋予生命和感情,具有不平凡的神奇和幻想色彩,表达对现实生活中的反抗、斗争和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期待。再如:诗歌散文。历代以来,一大批诗人、仕大夫、谪官来安康为官或旅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篇和词赋。其中:大和六年(832),姚合由户部员外郎授金州刺史。他的到来引起了当时项斯、马戴、无可、方干、喻凫等众多“姚贾诗派”人物的关注和响应,并创作了大量诗篇,表现了官僚士大夫的闲雅情趣和亦官亦隐的“吏隐”风气。明清时期,安康还诞生了刘应秋、叶世悼、严如煜等一批本地或旅安散文家、诗人,他们或寄情山水、或咏怀抒情、或怀古思今,引领一时文风和社风。
在歌舞方面,一方面受氏羌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创造了羊角舞、羊皮舞、巴讴、雩舞、跳端公等多种歌舞形式,部分后来甚至演变成宫廷音乐。它们除带有古老“傩”“巫”等神秘性外,还有带象征吉祥、禳福等原始图腾崇拜。《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阆中有渝水, 民多民水左右,天性劲勇今所谓巴渝舞 。”《前汉书·武帝纪》记载:“作巴渝,都卢”。另一方面,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民歌小调”“劳动山歌”“牛马社火”“汉江号子”“曲艺杂技”“民间小戏”等“下里巴人”。它们寓意直接火辣,藏审美于趣味性、闲适性、展示性之中,既体现了安康人民“随心而乐”的率真,又反映了其“风趣幽默”的乐观。
在饮食方面,安康自古“酒食徵逐”(《重续兴安府志·风俗》)。《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之人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西城(今安康)、房陵、清化、通川、宕渠,地皆连接,风俗颇同。”《重续兴安府志·风俗》记载:“同、光而后,承平日久,(兴安)俗渐奢靡,婚葬各礼,富有恃财,不惜越礼……(旬阳)惟酬酢往来之间,动费钱数千,以较省城邻近风俗为奢华。”
在玩乐方面,古代安康人喜梨园,奢赌博,醉心游玩,不求宦达。《重续兴安府志·风俗》记载:“赌博之风,则较他处为甚。每逢年节及春秋报赛,除梨园献技而外,辄有赌场。呼卢喝雉,十百为群。”
推荐阅读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同仁嘛呢调!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