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文章插图
 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文章插图
 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文章插图
 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文章插图
 相与|几句话里,满是深情厚意声声“好相与”一座城中,遍布西口文化处处“晋味儿”
文章插图
当年,南方办茶的晋商一路辗转回到山西,稍事休整后,带着印有自己商号的茶货继续北上。经忻州过雁门关到黄花梁,眼前出现两条通往蒙古大草原的商路:一条经大同、阳高,过天镇“便行桥”,前去“东口”张家口;另一条是过大同“怀德桥”后,一路向西,经左云、右玉,去往“西口”杀虎口。
走“西口”的商人,过杀虎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心还抖”,历经千难万险后到达包头。
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的交通要冲,包头无形中肩负着民族融合的重要使命。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包头更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畜产、皮毛、粮食等商品的中转地和集散地,号称“塞上水旱码头”。在这里,万里茶路也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它与草原丝绸之路、西口文化完美融合共通,成为一条商业贸易的大通路。
如果说晋商在南方产茶区的探索是一种创新,那翻越了千山万水以后的晋商,更多的是冷静思考。他们以包头为支点,将生意辐射内蒙古、新疆乃至蒙古、俄罗斯。
11月23日、24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共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山西晚报社发起并承办的“弘扬晋商精神、重走万里茶路”大型活动仍在继续,采访团一行过右玉杀虎口后,来到内蒙古工业重镇包头市。
望辉煌:勤恳创新的乔氏家族
在包头,从事对蒙生意的商人被统称为“旅蒙商”,且以晋商为主,其中晋中祁县乔家堡乔氏家族的经历堪称传奇。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在包头的走访就从乔家金街开始。
乔家金街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财神庙与吕祖庙之间,是百年前乔家在包头的商脉宝地。
“作为包头最早的商号之一,‘广盛公’的创立者就是乔家发迹始祖乔贵发。”穿行在乔家金街,包头文化学者、《老包头记忆》编撰者高凌云向采访团说起了乔家的故事,他说“山西人来到包头,乔家是必须要聊的话题。”
清乾隆初年,乔贵发背井离乡走口外到包头,遇到太原清徐徐沟秦肇庆,一见如故,两人在西脑包合伙开设了草料铺、豆腐坊,生意十分兴隆。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在包头东前街购买了数亩土地,兴建了院落和铺面,创立了商业字号“广盛公”。
乔秦二人苦心经营,“广盛公”稳步发展,但在一次生意中严重亏赔。乔家拿出多年积攒仍无力摆脱困境,所幸“广盛公”向来善待生意伙伴,信誉久著,众伙伴热情支持。三年之后,“广盛公”不仅还清全部债务,还赢利颇丰。清嘉庆二十三年,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组为“复盛公”。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清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家族生意受到影响,乔致庸的大哥也一病不起,本来想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从清咸丰初年到清光绪末年,乔致庸凭借自己卓越的商业才能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生意推到了顶峰。
采访团随团专家、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介绍说:清道光九年,乔家在包头财神庙街西口独资开设“复盛全”。清同治三年,乔家又在财神庙街瓦窑沟口路西设“复盛西”。“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皆下设典当、估衣、草料、粮店、钱业等不同业务的铺面,共十九个铺面,四五百名伙计。
清咸丰年间,乔家在包头南龙王庙一带购置280亩土地,设为复盛菜园,雇用本地人精心种植和管理经营,种植的时令蔬菜一度几乎垄断包头市场。乔家还在包头开设有复盛油坊,复盛兴、复盛和、通和长粮店,广顺恒、复盛锦、复盛协钱铺等众多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