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 二 )
儿童:(5.0~12.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
- 白细胞计数增多
- 白细胞计数减少
4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 , 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 。 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 , 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 。 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 , 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 , 较为确切 。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0.04~0.5)×109/L;
分叶核:50%~70%(2~7)×109/L 。
嗜酸粒细胞:0.5%~5.0%(0.05~0.5)×109/L;
嗜碱粒细胞:0%~1%(0~0.1)×109/L;
淋巴细胞:20%~40%(0.2~0.4)×109/L;
单核细胞:3%~8%(0.08~0.8)×109/L 。
注:前面为分类百分占比 , 括号内为绝对值 。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 , 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2)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 , 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 , 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
(4)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 ,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
(5)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
5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 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 ,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 , 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
【参考值】
(100~280)×109/L;
男性:(108~273)×109/L;
女性:(148~257)×109/L;
平均值:190×109/L 。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异: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 , 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 , 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 , 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
(2)病理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病 , 脾功能亢进 , 尿毒症 , 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 , 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 , 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 ,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败血症 , 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
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 , 在脾切除手术后 , 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 。 此外 , 骨折 , 出血和手术后 , 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上热搜!你占了几个?
- “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上了热搜,你占了几个?
- 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网友:听了瑟瑟发抖
- 史上最豪华配角阵容,四小花旦同台,小燕子尔康合体,热巴打酱油
- 别让爱你的人担心!专家分析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网友:瑟瑟发抖
- 糖尿病的危害很多,如何降低?这三大因素是关键,一定要记住
- 三大省级卫视迎来争锋,3部热剧或将撞档,李易峰,靳东你选谁?
- 尿毒症患者尿常规的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许一查就知
- 爆款预定?赵文卓自导自演新片《反击》,三大亮点让人期待
- 吃生姜也有三大食用禁忌要牢记,吃不好会致癌,别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