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采访人员 陈素萍
日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 ,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 , 手册对防控近视提出了非常详细的建议 。
为啥大家都这么重视视力?因为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 , 人类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官感受中 , 视觉对信息的获取超过其他四个总和 。
那么 , 人是怎样用眼睛和大脑产生视觉的?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护视力?
本期我们邀请了杭州明视康眼科副院长张君、杭州市杭州中学科学青年骨干教师宋净霖 , 为同学们解读视觉的相关科学奥秘 。
文章插图
从光线到图像
眼睛+大脑=视觉
利用放大镜在太阳下点燃小纸片这个小实验 , 其原理是放大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太阳光通过放大镜后会聚到一个小点 , 所有光线的热量会全部汇集在一起 , 当温度达到着火点 , 纸片就燃烧起来了 。
其实 , 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双“放大镜”——眼睛 。 事实上 , 我们眼睛与照相机的原理很相似 , 现在请同学们化作一束光 , 以相机作类比 , 经历一场眼球之旅吧 。
文章插图
首先 , 我们进入的第一关是角膜 , 俗称"黑眼珠" , 相当于相机镜头 。 它占眼球表面积的1/6 , 直径约为11.5毫米 , 中央厚0.6毫米 , 旁边厚1毫米 , 它的屈光力有42D左右 , 光线在这里就已经开始会聚 。
接下来 , 路过的是虹膜围绕的瞳孔 , 相当于相机光圈 , 如果光照太强了太刺眼 , 瞳孔就会缩小 , 反之放大 。
第三关是重要关卡“晶状体” , 相当于相机的全自动变焦镜头 , 在瞳孔虹膜后面 。 视力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 , 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 。 看远时 , 睫状肌放松 , 悬韧带绷紧 , 晶状体变扁平 , 折光力减少;看近时 , 睫状肌收缩 , 悬韧带放松 , 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 , 折光力增加 。
但是 , 如果长时间盯着近处的物体 , 晶状体会一直处于饱满状态 , 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始终较强 , 长此以往 ,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 , 晶状体难以恢复到扁平状态 , 因此 , 光线通过晶状体后就只能会聚在视网膜之前 , 就是近视眼 。 而如果晶状体难以从扁平状态调节到饱满状态 , 那么看近处物体时 ,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后 , 就是远视眼 。
文章插图
像上面这样 , 光线通过一系列的会聚作用不断向一处聚拢 , 最终打在视网膜进行感光作用 , 这与相机的胶卷很像 。 在视网膜上感光最敏锐的那部分 , 称为黄斑 。 虽然视网膜很薄 , 结构却很复杂 , 分为10层 , 感光的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 , 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
这时候 , 视觉图像还没有产生 , 这趟旅程还没有达到终点 , 需要我们的大脑C位登场了 。
接收到了光信号后 , 视网膜会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将光信号转换成微电流信号 。 这个信号中包含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 并通过视神经一路传递到视觉中枢 , 也就是位于后脑勺的视觉皮层 , 之后大脑就会开始研究信号当中包含的颜色、形状、深度以及看到的物体到底是什么等等信息了 。
因此 , 我们平常所说的“用眼睛”看到物体 , 其实是大脑中的视觉中枢产生的视觉 。 如果没有大脑作为视觉信息处理器不断工作 , 通过眼睛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将是一团乱麻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健康科普堂 | 科学健康管理 日常点滴做起
- 爱发火的老人易得青光眼
- 华山眼科高度近视专家杨亚菲在全国屈光手术论坛再获大奖
- 爱长白发的人不容易得癌?有没有科学依据?看完你或许就明白了
- 器官养护食品清单,来看看最科学的“吃什么补什么”
- 吉林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成立
- 2021征兵季拉开大幕近视手术咨询者翻倍
- 二参二草茶止肺热咳嗽
- 人到七十古来稀,上了年纪的人,该如何科学养生?详细步骤已公开
- 太原癫痫病医院:癫痫会影响视力?是谣言还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