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成也鱼盐,败也鱼盐”——鱼盐经济与巴国的兴衰之路( 二 )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巴人在崇山峻岭之间与猛兽争夺生存空间,在江上打渔煮盐,战天斗地,也形成了巴人极其用勇猛的战斗风格,战斗力极强。在武王伐纣时期,巴人就曾经在牧野之战中帮助周王军队击败殷商。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代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 《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代纣,前歌后舞’也。”。
然而正是因为巴人的生产方式和分散聚居的生活习惯,使得巴国的整体国力并没有那么强大。春秋时期的巴人国土在陕南的汉水上游,与蜀国、楚国相邻。随着楚国国力的增强,巴国渐渐受到楚国的控制,因此不甘受制于人的巴人选择举国南迁至长江流域重新建国。
也就是在这里,巴人通过外交手段,以及与楚国的关系,通过楚巴与邓之战,楚巴交战等掌握了大量的盐泉和良田,从而使得巴国成为西南地区有名的富庶之国。
 三峡地区|“成也鱼盐,败也鱼盐”——鱼盐经济与巴国的兴衰之路
文章插图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巴国位于秦国南部,楚国西部。巴人若要发展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则必须向秦国或者楚国索取土地和资源。而在当时,巴人的战力不如秦国,但强于楚国并且由于楚国的地形与气候等都与巴人生存的环境相似,因此巴人最开始的战略部署就是向东攻取楚国。
春秋初期,楚国为了获得巴人长期的食盐供给,对巴人十分拉拢。但在楚巴那处之战,楚文王战败,楚文王的死去,楚巴关系自此恶化。而随着巴人在对楚国的一系列战争中失败,巴人不得不在楚国军队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并先后在现在的涪陵、重庆、合川、阆中四个地方建立都城。
在春秋到战国这段时间中,大量的诸侯国被灭亡与吞并,巴人也不例外。巴人从商代一直到春秋时期积累的富饶土地和丰富的盐资源,使得巴人成为了秦楚两国眼中的一块肥肉。对楚国来说,巴人所掌握的盐泉代表着大量的财富。同时由于食盐对国民和军队的重要性,使得楚国不愿意将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资交由他国控制,经略西南一直是楚国的重要国策。
因此楚国一但强盛,其对巴国用兵已是必然。而对于秦国来说,拿下以巴国蜀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的割据力量,除了巴国的食盐财富之外,还能够为秦国获得一个安稳的后勤基地。巴蜀之地,天府之国。
三、兴也鱼盐,亡也鱼盐
鱼盐经济为巴国的建立与兴盛提供了基础。但是鱼盐经济也为巴国的衰败埋下了种子。在商代到春秋时期,渔业和食盐贸易确实为巴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巴人的骁勇善战也支持着巴人能够走出山区在富饶的西南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巴国。但是巴人赖以生存的鱼盐经济也终有一天走到了尽头。
 三峡地区|“成也鱼盐,败也鱼盐”——鱼盐经济与巴国的兴衰之路
文章插图
随着春秋时期巴国在对楚战争的不断失利,巴人相继丢失了几个大的盐泉,使得巴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国力日益强盛。楚国与巴国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
公元前318年,巴国苴国联合进攻充国并灭掉了充国,但随即又被蜀国击败。苴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苴国,秦国在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苴、蜀两国,同年,秦顺手灭掉了巴国,统一了四川盆地,获得了安定的后方经济环境和优势战略地带,为日后扩张进攻楚国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巴国由于统治阶级贪图享乐,国内的经济社会改革滞后。巴国依靠食盐产出发展经济的形式一直没有得到发展。食盐畅销带来的财富积累不再用于军事和社会的发展,而是用于奢靡享乐,因此在战国时期的残酷环境下,巴国的鱼盐经济和秦国的耕战体系相比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此时的鱼盐经济能为巴国获得财富,成为一个富国,但成为不了强国,也守不住自己的财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