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是承续与进取 ——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沙孟海(1900-1992) , 原名文若 , 字孟海 , 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
沙孟海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卓有成就 。于书 , 化古融今 , 自成一格 , 尤其是擘窠大字 , 有“榜书海内第一”之誉;于印 , 则清逸醇正 , 入古出新 , 所作古玺、汉印到明清流派 , 甚至隶楷入印 , 皆能信手拈来 , 极富书卷之气 。
沙孟海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 。六十年代初 , 沙孟海应潘天寿之邀 , 与陆维钊等诸位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筹办并成立了全国首个书法专业 。此举开创了书法的高等教育之路 , 于现代学院体系中重新建立起了道艺会通、学养相成的书法教育“通人之学” 。
为纪念沙孟海为中国书法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 研究其学术理念和方法 , “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近期在京展开 。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 , 同期还举办了纪念座谈会及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实事求是(篆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泠四家印谱跋》手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刘江书》墨迹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刘江书》墨迹稿
今年是中国书法教育开拓者之一沙孟海先生诞辰120周年 。自1963年至今 , 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育走过了57个年头 , 回溯这超过半个世纪的漫漫长路 , “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和“含弘光大”的责任担当 , 始终贯穿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各时期的发展之中 , 体现在一代代师生教学的点滴之间 , 是高等书法教育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
作为一个书法家 , 一方面要了解文字的结构和书体源流 , 借鉴名迹 , 熔铸古今 , 推陈出新 , 自成风貌 。另一方面还得转益多师 , 要有字外功夫 , 诸如文学、文字学、史学、哲学等学问修养 , 更要有崇高的人格修养…… ——沙孟海
1980年6月 , 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的沙孟海在北京治病期间给刘江写了一封信 , 内容主要是关于对中国首届五位书法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 , 这便是现在书法界大都已熟知的《与刘江书》 。此信言简意赅 , 以当时全国书展的座谈为语境 , 围绕着如何重视传统讲到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于文字基础 , 强调对小篆形体结构必须下切实的功夫 。二是关于专业技法基础 , 强调对正楷功夫应加以重视 。三是关于学问基础 , 强调除技法以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 。四是关于阅读和查考古书的能力 , 强调重视目录学 。五是关于为艺做学问的态度 , 强调“转益多师”“抗志希古” 。信中最后讲到“潘、陆二位先生创办这个专业 , 有远大的理想 , 可惜他们已不在人间 。现在书法专业只我们一校 , 国家赋予的任务甚重 , 我们要特别珍重 。”沙孟海以深沉的历史责任感所写下的《与刘江书》 , 对于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
推荐阅读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看破”最好的方法是印光大师把“死”字贴在额头上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日本90代奶奶制作的剪报画,年龄从来不是爱好的阻碍
- 李梓萌书法,俊逸潇洒,端庄大气,写的太漂亮了
- 很快,我们的古典乐、民乐都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