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创作的前前后后( 三 )


关于《六十年的变迁》的创作动机,李六如在该书的《自序》中写道:“从1895年变法维新前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这六十年来,则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最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一变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立国家。被宗法、礼教、神权所支配的旧意识形态与顽固保守思想,也逐渐起了极大变化,社会面貌为之一新,这还不值得写一写吗?……后代年轻朋友更可以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吸取一些‘观今宜鉴古’的教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经过一番精心构思,李六如决定把这部小说分为3卷来写:第1卷从清末变法维新前后写起,一直写到辛亥革命失败,时间跨度大约18年;第2卷从北洋军阀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写起,一直写到大革命失败,时间跨度大约15年,主要写大革命的前因、过程和后果。这两卷书着重描写主人公季交恕由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第3卷从十年内战写起,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后,季交恕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为止,时间跨度大约26年。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李六如,虽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但在文学方面,他很清楚自己是“门外汉”。因而在动笔之前,他先是拜访了几位从事文学创作的老朋友,虚心向他们请教。接着他花了很多时间,精读了《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英烈传》和《彼得大帝》等多种中外历史小说,并做了大量抄录和批阅;通读了《中国小说史略》《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稿》和《小说丛考》等多本专著。
在写作中,当写到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时,李六如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所见所闻,还要大量收集、增补许多相关资料,反复核对有关史实,务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更加客观、准确、丰满,做到既引人入胜,又无懈可击。
与此同时,他高度重视“活”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他走访过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共同回忆当年情景,认真核对史实;也带着秘书长途跋涉,到湖南、江西、福建等一些他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寻访革命旧址,查找相关资料,探访革命老人,收集了大量关于毛泽东、毛泽民、何叔衡、瞿秋白、方维夏、罗纳川、郭亮、张辉瓒、蒋介石等人的资料和平江农民暴动、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苏维埃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长征等历史事件的鲜活资料。
◆《六十年的变迁》
经过两年多的奋笔疾书,约22万字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脱稿。李六如对书稿几经修改,然后自己花钱打印了若干份,郑重地送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其他同志审阅,并请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等专家指正。毛泽东见到这部小说稿后,对相识相知已几十年的李六如更加钦佩。为此,毛主席亲笔批示,将书稿交给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林默涵负责审阅。林审阅后,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报告,代表中央宣传部肯定了《六十年的变迁》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小说,对青年富有教育意义。同时,中宣部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李六如参照中宣部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书稿再次进行了认真修改。然后,他又将书稿交由《北京晚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多家报刊连载或选登,以广泛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然后再做多次修改。直到他认为满意了,才将小说定稿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公开出版发行。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面世后,社会反响良好。1958年3月,经著名作家严文井介绍,71岁的李六如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李六如深受鼓舞,更增强了他写好余下两卷的信心。作者遂马不停蹄,立即着手整理各种资料,开始创作第二卷。又经过近4年的勤奋笔耕和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28万字的书稿,于1961年出版发行。
正当李六如精心创作《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江青、康生一伙诬陷为“叛徒”、“反党分子”而横遭迫害,写作被迫中断。此时,第三卷只写了不到9万字,还不到计划篇幅的一半。1973年4月10日,李六如含冤病逝,终年86岁。第三卷未能写完,这成为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后直到1982年,《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未完成的遗稿,才由后人整理出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