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创作的前前后后( 二 )


1927年秋,李六如奉命同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夏明翰一道来到平(江)浏(阳),发动工农武装,组织秋收暴动。受挫后,李六如远赴上海,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冬,李六如受命前往新加坡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他曾被英帝国主义殖民当局逮捕入狱,不久被无罪释放。
1931年秋,李六如抵达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局长、国家银行总行副行长、代理行长等职。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李六如奉命随陈毅等留在江西,任中央政府后方办事处财政经济委员会代理主任。从此,他开始了历时三年辗转赣南山区的游击战生涯。1936年初夏的一天,李六如在吉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受尽酷刑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
1937年3月,国共两党正在频繁商谈合作抗日事宜,经中共方面大力营救,李六如被释放出狱,随即来到南京寻找党组织。后来他偕妻子王美兰在尚未公开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帮助下,于10月间到达延安。从此,他历任毛泽东主席办公室秘书长、中央财政经济部指导处处长、延安中央行政学院代院长、中央财政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在任秘书长期间,他除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起草和承办了大量的文电、报告、书信等文稿外,还组织和带领秘书等工作人员,深入到陕甘宁边区农村、城镇调查,或到新华社等新闻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查询,或请各方面人士座谈,广泛收集边区和国内外各种情况和信息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逐项整理后,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毛主席研究使用。这时,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正式形成,陕甘宁边区日益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瞩目,国内外人士频繁来访,大批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涌向延安,李六如做了大量的接待工作。他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与秘书和培元一道编写的《陕甘宁边区实录》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后,向国内外真实而全面地介绍了边区盛况,从而打破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对边区的肆意攻击与诽谤。遵照党中央的决定,李六如于1940年冬带领中央财经部的干部深入边区各地进行调研后,编写了《财政经济参考材料》。其中他于1941年6月亲笔撰写的长达数万字的《生产自给问题》,针对边区如何减轻百姓负担、实现生产自给的问题,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成为我国财经文献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李六如夫妇奉命奔赴东北,他担任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热河省委常委兼热河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党团书记等职务,次年夏调任东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东北财经干校校长。1948年10月末,他赶赴沈阳,就任东北司法部部长兼东北人民法院院长。他在上述不同的岗位上,为东北解放区的开辟、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在东北司法部部长任期内,开创形成的一整套狱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获得中央司法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被国家司法部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各解放区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毛泽东主席提名,李六如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常务副检察长(两年后兼任党组书记)。时值罗荣桓检察长身体不好,正在休养,李六如受委托实际主持全面工作。从而使他成为新中国检察工作主要奠基人之一。
从3本札记到自传体小说
1954年9月,李六如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时,已是67岁的老人了。他却壮心不已,开始动笔创作3卷本巨著《六十年的变迁》。
实际上,这部小说的酝酿始自1942年李六如在延安党中央工作时期。时逢延安整风运动中,他通过对照中国革命的实践,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从而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也惊奇地发现,自己大半生的思想、追求、探索、实践,以及随之而来的挫折、失败、成功、前进,竟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如此相似、合拍,息息相关——原来自己正如那波澜起伏的中国革命大潮中的一滴水呀!于是他很快萌生了把自己随着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用文学手法写成一部自传体小说的想法。妻子、朋友、同事听了他的设想,都极表赞成和支持。但那时他担任毛主席办公室的秘书长,公务特别繁忙,因此只能利用每天下班后、入睡前的零星时间,想一点写一点,这样日积月累,竟有了几百页的创作素材。后来,他把这些材料按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写成了《由黑暗到光明之路》《五十年见闻记》和《浪漫的人生》3本札记。1945年秋,这3本札记随他转战东北。即便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也时刻惦记着写小说的事,一有空就翻看这些札记,做些补充、整理。但直到他从繁忙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才有充裕的时间来实现这一宿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