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战事十分顺利,朱棣一路势如破竹,直到围攻济南受挫。不仅三个月未能攻克,朱棣本人还中了对方的诈降之计,差点被俘。姚广孝听到战报立刻去信说:“我军已经疲惫了,请班师回来吧!”朱棣因而撤军返回。休整之后大军再次出征,可依然出师不利,尤其东昌之战,燕军损失惨重,朱棣多次濒临险境。战败之后,朱棣想让兵马好好休整一下,但是姚广孝却强烈支持他再次进攻,并建议朱棣轻骑挺进,不要顾及一城一邑,径取南京。而朱棣最后的胜利证明了姚广孝的决策确实高明。
回顾靖难之役,很多人都会感叹朱棣以藩王之力实现逆风翻盘,在历史上实在少见。而盘活这棋局的,正是那位稳坐中军帐的僧人姚广孝。
非一般的志向
靖难之役,姚广孝可以说是第一功臣。他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和心力下完这盘棋,却对这场胜利带来的名利非常淡泊。
因为他“乐于优游,无心荣显”,朱棣起初授予他的官职是“僧录司左善世”,管理僧侣事物,品级不高,待遇一般,他也没什么意见。但是,朱棣绝不会“亏待”这样一位功臣。永乐二年(1404),朱棣封他为太子少师,还恢复了他的俗姓,“广孝”这个名字就是朱棣所赐。
虽然厥功至伟,姚广孝却丝毫不把功名利禄挂在心上,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朱棣交给他的任务:辅佐太子,编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规划设计北京城……
文章插图
朱棣命他蓄发还俗,他不肯;赐给他府邸及宫女,他不要;赏他的黄金布帛,他也都趁着回老家的机会,散给了宗族乡人。因为他的坚持,朱棣的朝堂上有了这样一道奇景:上朝时,姚广孝穿上冠服腰带,在朝堂上针砭时弊,是个大臣模样;退朝后,他换回僧服,在寺庙里念经修佛,依旧是个僧人。
靖难之役中的阴谋阳谋,朝堂上的大开大合,朝堂下的低调淡泊,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姚广孝呢?若不为名利富贵,那么他做这么多到底图什么呢?
1418年,姚广孝病重,这时他已八十四岁,仍住在庆寿寺。朱棣心中挂念,两次乘车前去探视,并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陛下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因为怀疑溥洽知道他的下落,朱棣便将溥洽关入狱中十多年。虽然建文帝是自己的心病,但朱棣还是满足了姚广孝的愿望,立刻下令释放溥洽。
朱棣询问他对身后事有何要求。姚广孝回答说:“出家人复何所恋。”朱棣再问,姚广孝“终无言”。
非一般的结局
对于姚广孝,人们的争议很大。
姚广孝晚年时整理了一本《道余录》,因为书中有对以往儒者的诋毁,所以得罪了一众儒士。很多人开始轻视他,连亲朋好友也开始疏远他。回老家时,姚广孝被亲姐姐拒之门外。好友王宾也不愿相见,只是远远地对他大喊:“和尚错了,和尚错了!”
文章插图
相对此种落寞,朝廷却给了他极大的荣耀。姚广孝病逝后,朱棣十分悲伤,为他辍朝二日;之后,又追赠他为荣国公,并且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让他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配享太庙。
事实上,后人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顾炎武赞赏其才华,认为“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李贽赞赏其功劳,认为“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 奇人|“奇人”姚广孝:不走寻常路】姚广孝身披袈裟,却踏足凡尘共举“千秋大事”,至于有没有留下“万古美名”,就让他在争议中见仁见智吧!或许,奇人就是这样:因为不走寻常路,自然会留下不一样的印记。
推荐阅读
- 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放着捷径不走,为何舍近求远绕道走西域
- 陈抟老祖:道家玄学传奇人物却拒绝柴荣赵匡胤,看透天机还是不屑
- 千古奇人王阳明,他有多牛不是你随便想像的
- 明朝奇人张岱在《夜航船》中夸禊泉水好,知府大人道没收!
- 农村俗语:“穷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指的是啥呢?答案来了
- 张无忌为何没有称帝,还退出了明教犯了错,不得不走!
- 俗语“穷不走水,富不涉淫”,有没有道理来看下这2个血泪案例
- 国士无双:中国“铜王”朱炳仁惊艳世界的传奇人生
- 孙悟空大闹天宫为何不走北天门?你看守门的是谁,如来都不是对手
- 为何盗墓贼一看见栽有柳树的古墓便扭头就走?不走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