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惊涛
文章插图
本书以“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向学生讲述杭州书院和儒家文化的历史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北宋范仲淹睦州兴学到民国夏震武在富阳兴办灵峰精舍千余年间发生在杭州的近30个书院故事,重点刻画了翁洮、范仲淹、王安石、苏轼、胡瑗、朱熹、辅广、黄幹、詹仪之、赵孟頫、吴澄、王守仁、洪钟、顾宪成、张鹏翮、陆堦、袁枚、阮元、俞樾、章太炎、龚自珍等数十位大儒与地方官员群体,以振兴杭州书院及其儒家文化为己任的群体形象和感人故事,并用辩证的历史观,发掘出这些故事的时代光辉和时代精神。
1.范仲淹的睦州岁月
到睦州治所梅城之后的第二日,一应交班事务完毕,范仲淹便轻车简从,往纪念严光的子陵钓台而去。
无心于富春山的迷人春景,他来睦州赴任路上,念念不忘的第一件事,便是到严光祠凭吊。此刻,看着衰败不堪、杂草蔓延,早已无人料理照看的严光祠,他心里隐隐然生起一种负疚感。燃香祭拜时,他都未曾敢直视严先生炯炯的双眼,他怕被叩问:你们这些不肖的后人啊。
邑老闻知知州范大人来,当即在族中后生的搀扶下来见。刚一落座,尚未叙礼,范大人便迫不及待地问:“严祠安得残败如此?”
“范大人有所不知,十国乱后,虽偶有修缮,但都不过勉力维持,且所需资财,多年来并无专项,加之地方怠惰,日久不问。其中虽多有呼告,奈何地偏声弱,难达上听,便成今日之状。”邑老早闻范大人高名,因此这番对答里,竟是满含期许。
“国朝以来,承平已数十年,照说不该如此啊?”范仲淹不忘向邑老施礼,像是回应,也像是自问。以他在应天府书院读书和掌教多年的经验,他知道,原因不仅在于邑老所言的上述资财、懒政两点,还有地方士林风气所致。
接下来,他向邑老及地方官学执掌者了解到的情况印证了他的猜测:因向学风气不淳不厚,睦州近数十年来登进士榜的儒生确乎下降明显。
“昔子陵先生归隐桐庐,非为一己之私,其身教言传,于地方教化,居功至伟,理不应埋没。”范仲淹在视察结束后与邑老、府县诸级僚属座谈时,作出了一番慷慨激昂而又颇有见地的陈辞:“范某虽是贬臣,但兴地方之学责无旁贷。凡我睦州官民,当明白:不修祠何以尊严先生;不尊严先生,何以宏学问;不宏学问,何以举人才;不举人才,何以强国家?是故,范某来睦州,当以修缮严先生祠为第一要务,望我州民,无论士农工商,勠力同心,共襄此举。范某虽薪俸微薄,愿捐半年薪俸,以倡义事。”
知州范大人捐了半年薪俸修复严子陵钓台的消息,很快便在睦州上下传开,感化响应者纷纷解囊,不数日便募得了足额的资金。范仲淹让州府造册登记,除专项用于修缮外,另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日后的管理维护,剩余资金,他计划用在即将启动的书院兴办事务上。同时,又以睦州政令的形式,公开免除严家后代四家的税赋,用作奉伺祠堂的费用。如此种种,皆见出范仲淹非同前任的理政能力。
在副手章岷的具体指挥下,不久,子陵祠堂就修复一新。祠堂重光当日,范仲淹又请来邑老及一众乡贤见证。
“范大人文章名垂宇内,成此盛事,理应记之,使后来仰望追念,乡老愿请为范大人伺墨。”
“岂敢岂敢。此记昨夜已得之,若诸位不嫌鄙陋,范某愿诵读之。”说着便从袖中徐徐抽出了一个卷轴,知州范大人看来是早有准备的。
众人都知范大人至情至性,能欣赏到他来睦州之后的第一篇文章,自然是非常有幸,当即鼓掌叫好。
范仲淹于是展卷朗声诵读道: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在这篇记里,范仲淹认为,无论是汉光武帝,还是严光,他们的德行,都非常高尚,不仅可以使贪利的人变得廉洁,还能让懦弱的人变得奋发自立,这样高尚的德行,对礼教的提高是大有功劳的!范仲淹在这篇记的最后,表达了他对严先生的恭敬和诚意:我来这里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赋役,让他们专职负责祭祀。同时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推荐阅读
- 冷军的油画要放大30倍看,比照片更细腻,油画技巧超一流水平
- 梅兰芳的行书《锦瑟诗》欣赏,行云流水柔美洒脱,网友:才艺双绝
- 曾国藩诗10首: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 梁山上最让人失望的4个人,登场时被吹得很强,实战却是三流水平
- 中书协老书法家柳倩,30年前的草书字帖欣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 歌颂家国情,北京十一中原创话剧《龙须沟畔的读书声》云端首演
- 青山区新沟桥街举办惠民文艺活动
- 绩溪上庄|胡适故里竟然这么美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东吴将领多为二流水准?一流名将有,孙权不愿用
- 神评来了——有人出了上联:“周瑜看小桥流水”然后网友就炸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