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亚当·斯密,既是经济学之父,也是欧洲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他写《国富论》,说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解竞争行为,以此创造了市场经济学说;他写《道德情操论》,说人心中有一个“无私的旁观者”来监督我们的道德选择,以此建立了道德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
文章插图
然而,《国富论》的基础是“自利心”,而《道德情操论》的基础是“同情心”,二者看上去充满矛盾,不像是同一个作者写出的作品。然而,《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表面上的思想冲突,却蕴含着巨大的学术野心,亚当·斯密想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理论。不管从哪个标准来看,《国富论》都是近200年来对宏观经济学发展影响极深的一本书,这本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以及资源分配方式的观点,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家。实事求是地说,亚当·斯密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技巧或许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国富论》就像是一个经济思想的蓄水池,它之前所有对经济体系如何运作的想法,都流进了这个池子,而它之后所有的经济学观点,也都从这个池子流出。
文章插图
举例来说,20世纪的著名经济学理论,如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 theory),或者是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的管制理论(theory of regulation),都可以从《国富论》中找到对应之处。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最重要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自利心(self-interest),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在竞争市场的前提之下,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会让整个社会的福利达到最大。
文章插图
这个伟大的洞见,让后世尊称他为经济学之父。当然,自利心后来被发展成了“经济人”假设,不仅在经济学领域,还在管理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大放光彩。不过,自利心的立论基础是人类会想尽办法让自己获利最多,这个观点就跟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产生了冲突。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为什么一个自私的人,在本性上还是会坚持某些节操……并认定旁人的快乐对他而言是重要的?”亚当·斯密自己解释说:“同情心(sympathy),意即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就是这节操的一种。”同情心让我们产生了利他的冲动。
文章插图
亚当·斯密认为人类虽然天性有缺陷,但社会却也没有堕落到像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说的“自然战争”的地步,即“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敌人”。那么,社会是以什么方式稳定运行的呢?亚当·斯密表示,问题的答案不在于社会契约,而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无私的旁观者(impartial spectator)”。自利的人类所做出的决定,必然会被无私的旁观者加以监督,它会时刻提醒“慷慨的合宜与不公不义的丑恶”。无私的旁观者为所有人设下了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人,那你将永远受它憎恨,这条标准也被称为道德良知的谴责。
文章插图
从《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内容入手,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亚当·斯密作为自利心的发明者?怎么又提倡道德情操?同时宣扬“自利心”与“同情心”,亚当·斯密的“双面性”曾长期让后世学者相当困惑:作为写出《道德情操论》里那个有同情心,能以无私旁观者角度思考的学者,怎么可能和《国富论》中将自利当作市场基础的作家是同一个人?
推荐阅读
- 拉佩|人世间,那些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儿女,他们是《魔鬼》的黑色土壤
- 忠心|真实的宋江自私自利,连最忠于他的李逵都不放过,泯灭人性!
- 孤独|他是水浒中最自私自利的梁山好汉, 终生没有一个朋友, 最后孤独病死!
- 而自利|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
- 照料|梁山人缘最差的1位好汉,自私自利没朋友,生病无人照料凄惨死去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东晋心系国家,西晋自私自利,两晋士大夫为何人生态度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