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太极拳这门功夫的历史起源,至今依旧是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唐代的许宣平,明代张三丰,以及清代的陈王廷和王宗岳等这几种不同说法。如果我们以折中的方式从明代的张三丰开始算起的话,那么太极拳的历史至今也已经有将近600多年的历史了。
文章插图
杨禹廷
【 浅谈|浅谈杨禹廷的实战能力,90余岁依旧腰胯灵活,心肺正常耳目聪明】而且,太极拳一路传承发展到现在更是逐渐细分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譬如,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杨禹廷先生,他便是师承于“吴式太极拳”一脉的一代宗师。那么关于杨禹廷先生的实战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说他的实战能力到底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的剖析一下。
首先,从杨禹廷的学武履历来看。
杨禹廷先生于1887年在京城出生,其幼年时家境贫寒,再加上自己又体弱多病的缘故。因此,杨禹廷从10岁的时候就开始以习武强身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文章插图
王茂斋
纵观杨禹廷先生的学武生涯,那可以说是经历非常之丰富了。他曾陆续跟随周相臣、赵月山、田风云和高克兴等武术名家先后学过“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长拳”、“黑虎拳”、“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以及诸多传武器械方面的功夫。
文章插图
吴鉴泉
尤其是在1916年到1941年的这整整25年的光阴里,杨禹廷更是跟随王茂斋先生刻苦学习了太极拳功夫,同时他还有幸得到过吴鉴泉先生的点拨指教。就这样杨禹廷历经多年的勤学苦练,并仔细思索研究了太极拳法的理论技艺之后,其功夫才真正达到了化境(如果用杨禹廷先生的原话来说,那便是“艺精必须功勤”)。
其次,从杨禹廷的武学造诣来看。
关于杨禹廷先生毕生在武学方面的造诣,我们从他勤奋刻苦的学武态度,以及其拜师求学的丰富经历这2方面便能够看得出来,其武术技艺必然是全面且精深。简单来说,杨禹廷先生在太极拳、弹腿、形意拳、八卦掌、黑虎拳和长拳等诸多拳种方面的造诣都非常之高。
文章插图
杨禹廷
而且,杨禹廷先生在太极拳这一块更是有自己的创新。他不仅在拳法中提出了“八方线”的概念,同时还以此线进而确定了具体的手、眼、身、法、步,并使得每一招拳式动作都有据可循。另外,杨禹廷先生还把原先的83式太极拳再度细分成了326式。这样一来其每一式就都成了“奇偶数”的动作,可以说是彻底简化了原先那些复杂的拳式。
值得一提的是,杨禹廷先生在武德方面的修养同样令人敬佩。按照他老人家的来说,武德是练武者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任何习武之人只有先修武德,再然后才能做到正确地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武术国粹。
文章插图
冈村宁次
如果用杨禹廷先生的原话来说,那便是只有做到“德为技本”才能达到“德高技荣”的境界。譬如,抗战时期冈村宁次就曾派人专门请杨禹廷先生教拳授技,结果他老人家当时便断然拒绝了冈村宁次的要求(可谓是尽显我华夏民族之气节)。
文章插图
太极拳老照片
杨禹廷先生从出生起一直到96岁与世长辞,这90余年中他在习武练功方面从未敢有过丝毫的懈怠。正因为如此杨禹廷先生才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其90多岁时身影依旧是腰胯灵活且心肺正常,同时耳目聪明精神更是十分充沛。甚至,杨禹廷先生在晚年仍能与学生谈劲说手。由此可见,他老人家的功夫确实是非常之高,同时其体魄之强健亦是远胜于常人。
推荐阅读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名将施琅为何宁弃侯爵而求花翎,浅谈清代花翎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浅谈丁建华舞台朗诵中的饱满
- 梁山上最让人失望的4个人,登场时被吹得很强,实战却是三流水平
- 诗词歌赋|浅谈‘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 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 三国两晋南北朝|浅谈三国时代的冷兵器:兵器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没骨写西域 驼铃蕴诗心——浅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舒春光教授绘画艺术
- 武侠|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4门武功,被吹得很强,实战效果却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