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我们都知道,中国幅员辽阔,在古代由于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很多个独立的地方聚落,各个聚落也就衍生出了相应的语言交流,也就是与“普通话”相对的“方言”。然而,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方言显然是不利于统治阶级上层与地方官员之间的交流,那么,在没有普及“普通话”的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简单来讲,就是依靠地域位置制定一套官方的标准用语,即官话。而这种地域位置则指的是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地区。
 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文章插图
作为中华文明开端的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还在中原黄河流域附近,其国都初西周外皆在河南省境内,所在在两种因素的影响下,当时的官方标准用语(当时称“雅言”)也就是河南话。周平王在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后,洛阳话又成为了较为固定而成熟的官方用语。《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也迎来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时期,但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来分裂割据状态的影响之下,这种统一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完全达成的,尤其是在语言方面,除当时的中原各国之外各地区的语言差异仍然比较明显。所以当时的官方标准用语就以秦朝国都区域的“关中话”。关中话还未普及,秦朝便二世而亡,其后迎来的则是享有四百年国祚的大汉王朝。汉朝的前半部分为西汉,其国都在长安,与咸阳的位置大致相同,所以西汉的官方标准用语仍是关中话为主。而到了东汉,国都由关中的长安迁往了关外的中原地区洛阳,官方标准用语也随之而变为洛阳话。因此,在秦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其官方标准用语主要以关中话和洛阳话为基础的陕西话、河南话为主。
 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文章插图
汉朝灭亡之后,紧接而来的晋朝开始了对中原的短暂统治,晋朝也分为两段时期,即西晋和东晋。西晋将都城建在了洛阳,所以当时的官话也就沿用了比较成熟的洛阳话。西晋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和胡人入侵之后不久便灭亡,其王室后裔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而建康地区本就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吴语,南渡的王室后裔和官员士大夫则说着洛阳话,所以随着两种语言的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官话:金陵雅音,也称语音。其后的南朝,即宋、齐、梁、陈几代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官话都以沿袭东晋时期的语音为主。隋朝统一南北两朝之后,建都长安,官方修订了一本反映当时汉语语音的书籍:《切韵》,以洛阳雅音和金陵雅音为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秦音(长安官音)。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基本沿用前朝规章制度,官话也包括当中,未作过多变更。到了宋朝,中原汉族统治政权的国都又重新回到了河南,所以当时的官话就以洛阳话为主。元朝推翻宋朝建立起了以蒙古族为统治阶级的大统一政权,所以在统治阶级内部通用语以蒙古语为主,而包括官僚士大夫在内的汉人则以“汉语”交流为主,即“天下通语”。明朝推翻元朝,中原地区的统治权重新回到了汉人手中,由于元朝统治时间并不久,且元末动乱时许多中原人士南渡,朱元璋定都南京时,该地区的“汉音”较为纯正,政府便以南京话作为官方标准用语。朱元璋去世之后,接替皇位的建文帝被朱棣篡位,朱棣登基不久后便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由于北京在元末战乱中人口骤减,所以这次迁都也是一场移民活动,这当中的移民以南京人所占比重最高,约占北京总人口的一半,所以在此之后,南京话成为了明朝两百余年的官方标准用语,而北京话在当时的通用范围基本仅限于民间。
 古代没有“普通话”?浅谈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
文章插图
清朝建立初期,虽然满清政府将满语定位“国语”,但南京话依然是官方的标准用语,只是此时的南京话经过了明清近三百年的发展,逐渐染上了北京话的腔调。直到雍正时期,政府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腔调为标准的北京官话,北京官话才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了清朝的官方标准用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