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忘了 , 所以整天磨叨宋濂咋还不来 , 最后甚至急得直转圈:“别是江上刮大风 , 宋先生出什么事儿了吧?”于是就派人到江口查看 , 使者到江口左等右等 , 江面无风 , 宋濂无踪 。
朱元璋更着急了:“宋先生别是病倒了吧(其有疾乎)?”又派使者去宋濂家里探视 , 结果很不幸 , 宋濂正高高兴兴地跟乡亲朋友们饮酒作诗呢 。那使者也混蛋 , 丝毫没有替宋老先生遮掩 , 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朱元璋 , 朱元璋勃然大怒 , 这才下令将宋濂抓起来要处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在读者诸君想必已经明白了 , 宋濂在家里饮酒吟诗 , 一点错都没有:我去年已经说今年就不去蹭饭了 , 如果去了会被皇上嘲笑贪吃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跟宋濂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 就是因为宋濂这个人淡泊名利从容谦退 , 对荣华富贵一点兴趣都没有(刘伯温好像差点) 。但是误会就出在朱元璋记性不好上(盖忘前语也) , 或者他一位去年宋濂就是客气客气 , 只要健康情况允许 , 今年一定会来的 。
读者诸君都知道 , 朱元璋这个人几乎是没有朋友的 , 徐达汤和等人对自己太过恭谨 , 刘伯温李善长心眼儿太多 , 难得有这么一个不卑不亢无欲无求的宋濂 , 所以老朱先生格外珍惜这段友情——但是朱先生就没想过:你都是皇帝了 , 谁还敢真跟你做朋友?
于是朱元璋很生气 , 后果很严重 , 宋濂的孙子宋慎“坐胡惟庸党” , 与宋璲一起被杀 , 宋濂被“安置茂州” 。其实“胡惟庸案”就是个筐 , 惹恼了朱元璋或者得罪过办案大臣的人 , 都可以装进这个筐里 , 是不是“莫须有” , 大家都心知肚明——以胡惟庸的为人 , 上哪拉那么多同谋去?谋反是个秘密活儿 , 哪里会有那么多知情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马皇后与太子朱标怎么营救宋濂 , 且放在一边不提 , 咱们还是来说被“安置宿州”的宋濂 。这“安置”二字 , 跟流放是有本质区别的 , 并不需要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管 , 而且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面子在那儿放着 , 也没人敢找宋濂的麻烦 。所以宋濂可以到处闲逛 , 结果这一逛又逛出事儿来了 。
宋濂有一天来到一座寺院 , 遇到了一个老衲(过去老衲还不完全是自称) , 宋濂就跟他发牢骚:“我看你们的典籍上说了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反思自己这一生所作所为 , 可以说是问心无愧 , 为什么却落得如此下场?”那老衲只问了一句话:“你在朝廷当过官吧?”宋濂回答:“编修 。”然后老衲默然 , 宋濂自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生于胜国尝为官乎?”“编修 。”“僧默然 。”“遂自经 。”这短短四句记载 , 似乎蕴含着一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禅机:难道编修史书实录 , 比杀人放火罪孽还大?这个问题留给对这方面有研究的读者去参详 , 笔者略有所悟但是又说不清(不敢说) 。
【明朝|朱元璋要杀宋濂或许是一场误会,宋濂为何跟老僧谈话之后就自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王文恪公记载属实 , 那么朱元璋要杀宋濂纯属一场误会 , 宋濂本无过错 , 朱元璋太重友情 , 但是两个人的身份地位 , 却不允许他们两个成为真正的个朋友 。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 , 笔者之论 , 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朱元璋出身明教,称帝之时,明教教主张无忌的结局出人意料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