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北京第一道观”的由来,你知道吗?


 太祖|“北京第一道观”的由来,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有“北京第一道观”之称。其初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天长观,金明昌年间重修,改名为太极宫。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明正统八年(1443年),正式赐额“白云观”。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白云观进行修缮,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2001年,白云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白云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道观。
丘处机与白云观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金末元初道士。他19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与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合称“全真七子”。王重阳羽化后,丘处机在陕西磻溪洞穴中住了6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龙门山(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励志精修7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丘处机于是东归栖霞。贞祐二年(1214年)秋,他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获得成功。
金廷与南宋先后派遣使者召请丘处机,他皆不应诏。元太祖成吉思汗闻其名,自乃蛮(今蒙古境内)派使者召请。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丘处机以72岁高龄率弟子18人从莱州(今山东莱州)到燕京(今北京)请见太祖,但太祖因西域战事不能东来。次年春,丘处机出发往西,跋涉万里,历尽艰难,于太祖十七年(1222年)四月抵达西域大雪山(在今阿富汗境内),与太祖会面。因太祖属马,丘处机属龙,史称这次会面为“龙马相会”。太祖对丘处机“两朝屡召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的态度很赞赏,三次在军帐中接见了他。太祖问丘处机如何治理天下,他回答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为要;并进言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丘处机见成吉思汗是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意义极为深远。
太祖十九年(1224年),丘处机从西域返归燕京,为燕京官民迎入太极宫(今白云观)内。3年后,成吉思汗赐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将太极宫改名“长春宫”,并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长春宫成为北方道教中心。同年,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
就在丘处机逝世的这年冬天,为了埋葬丘真人的遗蜕,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买下了长春宫东面的一所大宅院作为下院。第二年春,将丘处机的遗柩迁葬到这里,并在墓上修建了响堂,名为“处顺堂”(庄子有“安时处顺”的生死观)。这座下院的名字,就叫作“白云观”。这个处顺堂,就是今天白云观的邱祖殿。后世历久相传的北京白云观,由此肇始。
元末明初,东面的长春宫被毁,从此,下院白云观成为白云观的主体建筑。
历代帝王与白云观
丘处机之后,元宪宗蒙哥和忽必烈分别于1255年、1256年、1258年和1280年主持了4次佛道辩论,每次均有几百人参加,道教为首的便是白云观的道长。结果,4次辩论均以佛教胜利、道教惨败而告终,以白云观为首的道教全真教派遭到沉重打击,转而离开京城向南发展,白云观也不再像元初那样风光。这几次佛道辩论佛教取胜,深层次原因是元朝统治者更倚重佛教。
白云观的钟鼓楼一改“东钟西鼓”的建筑格局,而为“东鼓西钟”,独树一帜,这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明朝初年,因连年战乱,长春宫被毁,葬有丘处机的白云观也残破不堪,明成祖朱棣遂下令修复。因长春宫已彻底毁掉不可复原,只能将白云观作为主建筑群加以修复,但长春宫的钟楼还在,修复时便将钟楼保留下来。一般来说,钟楼在东,鼓楼在西。此钟楼虽保存下来,但却坐落在白云观中轴线以西,于是只能在东边又新盖了鼓楼。这样,白云观的钟鼓楼布局便与其他寺观截然相反,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这种格局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白云观一大特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