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建筑师肯尼思·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对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建筑作品通过时间进行切入,他认为“斯卡帕的建筑首先是对时间的思考”[15]338-339斯卡帕建筑上有断裂的空间形式,所追求的是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流动空间”不同,他的建筑所展现的时间,借用本雅明的话“不是无边的时间,而是错综交错的时间,他的真正兴趣在于时间流逝的最真实的形式,即空间形式”[16]211(图5)。
文章插图
5%20斯卡帕建筑断裂的空间形式蕴含“错综交错”之时间特征(图片来源:https://image.archiposition.com/2018/12/carlo-scarpa-jacopo-famularo-tomba-brion-through-details-9.jpg)
斯蒂文·霍尔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研究转入知觉现象学研究,他关注“时间的绵延和知觉” (time duration and perception)[10]74,霍尔认为,“现代的时间概念基于一种线性的,甚至是断开的模式。现代生活时间的破碎化或可通过建筑中所蕴含的时间的延伸(distention)加以缓和。建筑中的知觉体验并非散布的,而是对能量的汇聚,这种切身体验的‘生活时间’是在记忆和心灵中衡量的,与破碎的媒体信息片段形成鲜明对照”[17]105。霍尔将伯格森的“绵延”理解为一种“分离、融合与组织的多重(样)性”(multiplicity of secession, fusion, and organisation),通过“绵延”理论的介入,建筑作为“形式、材料以及真实时间”组成的特殊体系,是一个可以将“生活时间”进行测量的地方,衡量时间的不同方式可以通过空间方案得以统一(图6)。
文章插图
6 斯蒂文·霍尔,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设计,以多重体验的方式来强化建筑带给人们的时间感受(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8])
斯卡帕建筑中的“断裂”、霍尔建筑中的“绵延”,其所体现的时间是基于心理感知的时间,在现象学中,心理时间被认为是不可量化的时间,具有隐蔽性。因此,这些建筑在知觉层面所表现出来时间,是隐蔽性的建筑时间。
学者爱莲心(Robert Allinson)认为“人们离开时间无法表述空间,离开空间也无法表述时间”。[11]59他将康德关于时间的3种模式归纳为:连续性、同时性、持续性。并认为“3个特征作为时间的模式并不完全正确。它们每一个同样也是空间的表现形式”[11]49。通过现象学视野审视建筑,不难发现,时间的模式即是空间的表达:包裹空间实质上是时间同时性的一种空间表现;流动空间即是时间连续性的空间表现;场所精神是通过环境的连续性、场所的同时性、文脉的持续性等展现时间性特征;斯卡帕建筑则通过断裂的空间和具有强烈对抗性的材料的拼贴,体现的是对连续性、持续性(记忆)时间的反抗;斯蒂文·霍尔的绵延,正是连续性的时间特征之呈现。
5 结语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建筑空间从哲学讨论走向现实的空间建造,“包裹空间”“流动空间”的出现,使得“空间”在建筑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提高。随着哲学思想的演变,建筑从物理空间进入到意识空间。当现象学被引入建筑学之后,几位建筑师如彼得·卒姆托、斯蒂文·霍尔等通过其建筑实践,诠释空间知觉主张;卒姆托基于知觉现象中人体五感在建筑中的表现阐释其建筑体验;霍尔则是从更为抽象的“绵延”理论中探索建筑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问题。从建筑理论学者对建筑中蕴含的时间性研究开始,直至当代诸位先锋建筑师的建筑实践,建筑对时间的表达从显现时间向隐蔽时间进一步发展。当时间成为设计要素,其特征、模式变成一种表现的形式反向作用于空间,建筑师最终完成其空间塑造,这一塑造的过程,正是建筑从空间到时间嬗变的过程。□
推荐阅读
- 艺术培训进社区 文化传播暖人心——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开展文艺培训进社区活动
- 王孟篆刻之瓦当纹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
- 章明教授团队获2020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
- 考古盗墓|曹操墓地面上有庞大建筑,同史料记载不相符;毁陵者推测是曹丕
- 佩特拉古城——湮灭而又重现的历史建筑奇迹
- 考古盗墓|巴比伦通天塔:一座真实存在的建筑,但背后隐藏的秘密却鲜为人知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展现了怎样的时空意识?
- 建筑领域的达芬奇,7项作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迪的传奇人生
- 上海有一个豪宅建筑,曾有“沪上第一宅”之称,却差点变“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