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森佩尔思想带来“包裹”空间,那么希尔德布兰德等人的思想则促使另一种对立空间——“流动空间”的出现,以荷兰风格派及包豪斯团体诸设计师作为这一思想的代表。维也纳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基斯勒(Frederick%20Kiesler)1925年在巴黎博览会奥地利馆的装置作品——空间中的城市(图2),作为较早诠释建筑空间的作品被广泛关注。而勒·柯布西耶的拉罗歇(La%20Roche)别墅和萨伏伊(Savoye)别墅,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和图根哈特住宅(Tugendhat)等则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流动空间”的经典代表(图3)。流动空间与包裹空间不同之处在于墙体对空间塑性的作用,流动空间通过内外墙体相互关联,将多个不同空间形体组合成整体,制造所谓的空间“流动”;包裹空间则是通过外墙的作用,将空间分割成为内外两个主要部分,也被称为“静止空间”。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80951152/1000">
2%20流动空间,巴黎博览会奥地利馆的装置作品/City%20in%20Space,%201925(图片来源:https://thecharnelhouse.org/2013/11/19/frederick-kiesler-city-of-space-1925/)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80951154/1000">
3%20流动空间,巴塞罗那德国馆,1929(图片来源:https://www.midcenturyhome.com/category/mid-century-modern-architecture/)
“包裹空间”“流动空间”成就了现代主义建筑,“空间”在建筑中的地位也前所未有地变得重要起来。建筑师-历史学家西格弗莱德·吉迪翁(Siegfried%20Giedion)在20世纪中叶概括性地总结了空间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今天的建筑的目标不是完全无关的独立形式,而是在空间中形式的组织:空间观念”。“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隔断或相贯穿而成为连贯的方式——系作为一切当代建筑的基础的共同属性。”[2]4空间地位的提升,使得建筑从“材料”的艺术转变而成“空间”的艺术。以至于到了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文丘里(Robert%20Venturi)不得不用“专横”(tyrannical)一词来形容空间在建筑中的存在,以期待能减轻空间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他嘲讽“空间如上帝”,并说“空间已被建筑师弄得做作了,被批评家神化了,填充着易变的象征主义创造出来的真空”[1]137。从以文丘里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到对空间有目的的轻视:边界的不确定性、外形的夸张、装饰符号的“滥用”。种种手段都在暗示建筑师对空间“大行其道”的不满。
3%20建筑空间的现象学重塑
随着哲学理论向建筑界不断渗透,1950年代开始,几位现象学学者对空间的诠释,将建筑带入“神秘而复杂”的现象学世界。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20Heidegger)基于现象学还原的方法,着重研究“存在的”经验这一问题。在《筑·居·思》(Bauen%20Wohnen%20Denken)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讨论空间与场所的关系。他强调“空间既是像房间这样被设置,同时也被释放到房间这样的边界”[4]156,他以桥作为解释,桥坐落于某个位置,桥的存在才使得不断延伸的河岸以某种场所的意义存在。基于这样的理解,他认为“空间不是通过自身而是通过场所获得存在”[4]156。
海德格尔的思想对建筑学影响的重要的一点,是为建筑空间从不可测量、量化的精神意识领域转化为物理可测的建筑实践提供了操作的思路,“场所”成为建筑空间所要表达的内容。建筑师舒尔茨(Christian%20Norberg-Schulz)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Genius%20Loci:%20Towards%20a%20Phenomenology%20of%20Architecture)中,着重分析了“场所精神”是如何确立并得以在建筑师建造空间时呈现的,舒尔茨认为:“就空间的特性而言,现代建筑第二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赋予建筑物和场所独特性。”[5]192。从勒·柯布西耶晚期作品朗香教堂“重返心理尺度”[5]193到路易·康“使得长久以来为人所淡忘的真实感受得以复苏”[5]194再到阿尔瓦罗·西扎(Alvaro%20Siza)作品中对建筑与地域及场所的把握,场所精神的表达使得人们在评价建筑时不再仅仅将视野停留在建筑及空间本身,而是延展至心理、精神、环境及历史社会等多个维度。针对这种多维度的延展,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特别指出:“建筑束缚于环境当中……建筑场所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具有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基础……建筑和场所应有一种经验的、形而上学的、诗意的联系,在过去,建筑与场所相互依存,这种无意识的连接是通过使用当地材料、工艺,通过景观与历史神化故事实现,而今天,建筑与场所之间的联系必须找到新的方式”[6]9,霍尔在知觉与空间的研究中开始发现,知觉与空间的联系具有多重性。因此,霍尔开始将梅洛-庞蒂(Maurice%20Merleau-Ponty)%20知觉现象学思想引入建筑实践当中。
推荐阅读
- 艺术培训进社区 文化传播暖人心——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开展文艺培训进社区活动
- 王孟篆刻之瓦当纹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
- 章明教授团队获2020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
- 考古盗墓|曹操墓地面上有庞大建筑,同史料记载不相符;毁陵者推测是曹丕
- 佩特拉古城——湮灭而又重现的历史建筑奇迹
- 考古盗墓|巴比伦通天塔:一座真实存在的建筑,但背后隐藏的秘密却鲜为人知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展现了怎样的时空意识?
- 建筑领域的达芬奇,7项作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高迪的传奇人生
- 上海有一个豪宅建筑,曾有“沪上第一宅”之称,却差点变“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