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收入低,花销大:曾国藩当京官时生活水平怎么样?( 五 )


这就是所谓的“鲤鱼一跃过龙门”。
曾国藩刚中进士,还没有工资,怎么曾家就一夜变富了呢?靠的是曾国藩的进士身份。一个人一旦成了进士,在当时人看来,就成了一只极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所以,进士在社会上会受到与现职官员相同的待遇。
社会地位的提升,使得老曾家有了几条收入渠道:第一是接受馈赠,收受贺礼;第二是借钱,大家都乐意借钱给他家;第三则是作为士绅调解民间的纠纷,也可以获得报酬。通过这三个渠道,曾国藩从家里带来了一笔巨款,让他能在北京立下脚跟。
除了从家里带钱,京官弥补赤字的第二个经济来源是冰敬和炭敬,就是地方官到北京办事的时候,都要给自己认识的京官每个人送上十两八两的银子,数目不多,冬天就让你拿这点钱买点炭,夏天就买点冰,消消暑,所以就叫炭敬、冰敬,这个严格来讲也是一笔灰色收入,但是在清代,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规则。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时候,曾国藩刚到北京当官,这一年他收了九次这方面的馈赠,加在一起是九十七两白银。
 曾国藩|收入低,花销大:曾国藩当京官时生活水平怎么样?
文章插图
电视剧《大宅门》截图 ,“孝敬”官员
京官弥补赤字的第三个渠道就是借钱,北京的商人比较愿意借钱给京官,因为大家知道京官一旦发达了,还钱很容易。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年底,家里带来的银子就花光了,借了五十两勉强过了这个年,我们看曾国藩之后的日记、账本上借银的数量逐年增长,最后达到了一千多两。
除了以上的三个途径,还有一些京官弥补赤字有一个比较大的来源渠道,就是给地方官在北京办事,谋取一些灰色收入。因为京官虽然收入不多,但很多部门手里有权,可以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所以很多地方官愿意结交京官,让他们在北京为自己探路。这些京官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额的灰色收入。但在曾国藩的资料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笔这样的记载。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有灰色收入,曾国藩却不这样做呢?
因为曾国藩已经发誓要“学做圣人”了。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正式到北京做官。北京是个人文荟萃之地,他在这里交了很多朋友,从这些朋友身上,他发现了一种新的风范、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气质,跟他在湖南乡下所结交的那些读书人大不一样。所以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开始专心研究理学。理学学说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就是说,再普通的人也可以通过刻苦的心性修炼,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就是圣人。所以曾国藩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只能有一个选择,或者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或者做一个圣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体现在经济生活上就是不谋求任何经济收入。
参考资料:
1、《越缦堂日记》光绪七年九月十日,广陵书社,2004年,第9182页。
2、《越缦堂日记》同治十年三月五日,广陵书社,2004年,第4951页。
3、清高宗敕撰:《皇朝通志》卷六十四《职官略一》。
4、《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4年。
5、《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94年。
6、张德昌:《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0年,第51—52页。
7、吴相湘主编:《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1965年,第4373页。
8、曾宝慈:《从曾文正日记看晚清习尚》,《曾国藩传记资料》(五),台湾:天一出版社,出版年不详,第107页。
9、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明季缙绅之横》,商务印书馆,1917年。
10、吴相湘主编:《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1965年,第4061页。
11、《曾国藩全集·日记》,岳麓书社,1994年,第8、18页。
12、郭志高、李达林整理:《陈宏谋家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5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