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没文化有多可怕?( 二 )


在事件的最开始,清政府各州县的官僚体系集体“失灵”,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这究竟又是为什么?
其实,这和《大清律例》的规定,以及乾隆皇帝往日里对于官员们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依据《大清律例》,各种妖术大多都是定为死罪。
而“叫魂”这样的事件如果定罪,是需要皇帝裁定的。大清当时的官场潜规则就是这样,谁也不愿意让皇帝觉得自己的治下出现乱子。
然后,乾隆帝对官员的训诫中,经常灌输的就是“玩忽职守就是忘恩负义”这一理念,对于官员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会上升为是否忠心的高度,这让各级官员更加的“谨慎”。
最后,在这种为了“不负君恩”和层层媚上的氛围中,大清的各级官员在皇帝传达真实态度之前,集体选择了沉默。
《清实录》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多次强调“满洲风俗,素以尊君亲上、朴诚忠敬为根本,而骑射之外,一切玩物丧志之事,皆无所渐染。”并且多次训斥各级官吏,“汝实有负朕之信任,不知恩之物”。
 和尚|没文化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如果说民间当时弥漫着敏感的气氛,那么乾隆更加敏感。
首先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在江南推行“削发令”。而“叫魂”风波中有剪人辫子的情节,这事严重刺激了乾隆皇帝的神经,旧事重提,不免令人多想。
然后,事情发生在江南,自满清入关以来,对于江南地区,尤其是江南文人集团的思想征服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再加上此次江南地区的隐瞒不报,才有了山东巡抚富尼汉将“叫魂”一事,上升为谋反的高度,虽然这人的“领会”有些过度,但却符合圣意。
再有,各级官员集体选择了沉默。
至此,在全国范围内对“叫魂”事件的处理,演变成为皇权与各省督抚之间的较量。
查到最后,没有一个妖人被真正逮捕,没有一件叫魂案件水落石出,甚至老百姓们言之凿凿传言的“谁谁谁家的儿子被剪了头发丧了生魂”,都查不到到底是谁家的娃。
多么诡异,没有丢了魂的受害者,也没有做法术的加害者,甚至没有一桩确实存在的案例。
受害者只有那些被屈打成招的和尚、道士、石匠、乞丐,以及无数莫名其妙被愤怒的村民打死的外乡人。
《清实录》记载,乾隆皇帝曾有过关于“江苏岂能独无其事”、“ 化有为无之术实属可恶”的评语。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中评价这次“叫魂”事件为:
“没有什么能够伫立其间,以阻挡这种疯狂。”
历史上的衰世各不一样,而盛世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民间一点风吹草动,就引爆了乾隆皇帝的不安和恐慌,甚至成为整顿官场的理由。
这只能说明,所谓的盛世,往往危机四伏。
据《《清代军机处随手登记档》》记载,“闻江浙一带有传言起建桥座,因而偷割发辨、衣襟等物,稽垫桥椿,以为厌胜之用者,流传井厦山东地面,其言甚为荒诞,或系市井剪绺匪徒,借端捏造,冀得逞其鼠窃伎俩,亦未可定。但此等造作讹言,最易煽惑民听,理应留心查禁,以杜浇风。着传谕各该督抚饬属,密行体察,如果有此等情事,即行严孥重治其罪,否则将倡播之人查孥一二,严加惩治,以僦其余。并须不动声色,妥协查办,不得任听胥彼人等,从中借端滋事,致暴闾阎。”
 和尚|没文化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其实,剪辫叫魂这样的妖法传言不是从乾隆朝开始的,明朝就有过。
费孝通说,中国传统的乡土熟人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好比是把一块石头投进水面,激起一圈又一圈扩散开去的波纹,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文化圈子的中心。
熟人社会里,人们更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对所谓“叫魂”、巫蛊的集体抵制就是这种不理智意见造成的恶果。
到了晚清时期,两广一带也多次传言那些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的眼睛,能摄人魂魄,外国人带来的照相机,按下快门就会夺走生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