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解读岁月所赋予的称谓,
常常是包含着深邃的历史意蕴、
丰厚的人文内涵及高迈的价值取向。
吴昌硕与王一亭曾被称为“海上双璧”,
其身份界定是:
吴昌硕是海派书画领袖,
王一亭是海派书画领军。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与吴昌硕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 仙桃颂寿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与吴昌硕
在清末民初的风云际会中,他们心心相印、以沫相濡,诚如古老的《周易》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而把海派书画家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和而不同、海派无派,高扬起振兴中华艺术的旗帜,共同创造了海派书画艺术的辉煌。正是当年海派书画家们的这种协作互助、团结友善的精神,产生了相应的群体效应、团队力量和社会作用,使海派书画艺术不仅拥有了高原,而且出现了高峰,激发了群体活力和创造能量。而这其中,吴昌硕与王一亭无疑起到了表率作用。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吴昌硕在缶龛前留影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 春杏麻雀图
曾在上海文史馆推出的纪念吴昌硕逝世90周年、王一亭诞辰150周年的《古意盎然———吴昌硕王一亭四代及友人书画展》中,有一幅海派三杰的联袂之作是值得关注的。这即是《缶翁小像》,吴昌硕在题跋中深情地写到:“画中之竹,廿年前伯年先生所作,一亭王君为余画像其中,呼之欲出。一亭,余友也。先生在师友之间也,道所在而缘亦随之。甲寅秋七月,老缶题记,时年七十又一。”此段题跋不仅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王一亭是吴昌硕学生之误传,缶翁明确地写着:“一亭,余友也。”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 竹鸡鞠影图
“先生”即任伯年“师友之间也。”更重要的是缶翁旗帜鲜明地提示了他们的交友结谊观是:“道所在而缘亦随之。”而“道缘亦随”,正是那个时代海派书画家们共同的交友结谊观。道,即是共同的追求。缘,乃是情分的展示。历史地看,以“海上双璧”为首的海派书画家群体,正是凭借着“道缘亦随”的理念,才产生了社会群体巨大的凝聚力、团队艺术勃发的创造力及流派谱系深远的影响力。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
结交海上互为知己
吴昌硕与王一亭的友谊之船起航于何时?也就是说吴王在哪一年开始结交契盟?对此历来众说不一,但我在撰写《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评传》时,对此专门作了考评。因为,吴王的结谊,对于海派书画来讲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将有力地推动海派书画的发展,而且为其鼎盛期的到来作了历史的铺垫和艺术的推动。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吴昌硕 春风太平
从具体的史料来看,吴昌硕、王一亭相识于1909年3月成立的豫园书画善会,这是海派书画家第一个真正的慈善组织,由海派书画名家钱慧安、杨逸、高邕、王一亭、蒲华、张善孖等人发起。当时的吴昌硕虽然住在苏州,但他时常往来上海,亦参与了发起筹备。因而在豫园中的得月楼会所晤面相识,但这仅是一般社交场所的点头之交而已。
 王一亭|吴昌硕和王一亭,海派领袖与海派领军人物
文章插图
王一亭 古柏八哥图
1910年3月6日下午,中国书画研究会在上海小花园商余雅集举办上海书画出品会,作为第一批会友的吴昌硕不仅有书画作品展出,而且参加了当日活动。王一亭时任书画研究会的董事,尽管当时的总董是汪渊若,总理是李平书,协理是哈少甫,但实际负责运作的是王一亭。吴昌硕书画篆刻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风格使当时审展的王一亭十分敬佩赏识。遂于当日的活动中与吴昌硕颇多交谈,了解了吴的人生经历和从艺简况,是为订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