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市一医院完成沪上首台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术,“一键开启”14天核磁检查“窗口期”


患者|市一医院完成沪上首台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术,“一键开启”14天核磁检查“窗口期”文章插图
市一医院心内科(南)执行主任汪芳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
对于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 ,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
然而据统计 , 50%-75%的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后有进行磁共振检查的需求 , 但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检查时会发生参数紊乱、电极穿孔甚至死亡风险 。
12月1日 ,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一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成功植入上海首台具有全自动抗磁共振功能的起搏器 , 该起搏器具有可“一键开启”的“核磁模式” , 开启后的14天内患者可根据需要无限制接受磁共振检查 ,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大大节省医生和患者的时间 。
今年73岁的黄先生(化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 , 植入起搏器是唯一的救治手段 。
考虑到黄先生的年龄和基础疾病状况 , 市一医院心内科(南)执行主任汪芳决定为他植入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 。
【患者|市一医院完成沪上首台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术,“一键开启”14天核磁检查“窗口期”】“磁共振检查能多方位成像、对解剖结构细节显示好、组织分辨率优越 , 在诊断肿瘤、骨关节病、大脑脊髓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 。 ”汪芳直言 , 在我国 ,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至70岁 , 正是上述疾病的高发年龄 , 磁共振检查难以避免
昨天 ,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 , 汪芳团队为该患者植入全自动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 , 手术十分顺利 , 术后测试各项参数均满意 。
患者|市一医院完成沪上首台全自动抗磁共振起搏器植入手术,“一键开启”14天核磁检查“窗口期”文章插图
据介绍 , 传统起搏器植入后行磁共振检查是绝对禁忌 。 近年来抗磁共振起搏器的问世 , 让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也能接受磁共振检查 。
然而虽可兼容磁共振 , 但患者每次检查前 , 都需手术医生、工程师及放射科医生共同会诊守候 , 开启磁共振工作模式 , 待磁共振检查完毕之后再切换至起搏模式 。 如果患者需要分时段做不同部位的磁共振检查 , 则起搏器需要多次程控 , 十分不便 。
全自动抗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磁共振检查的工作流程 。
据汪芳介绍 , 全自动核磁功能起搏器是起搏领域的又一大进展 , 它不仅完全改变了植入起搏器后不能行核磁共振检查的禁忌 , 还能一键式开启14天的“窗口期” 。
在这14天内 , 患者可自由进出磁共振室 , 起搏器会自动识别并转换为预先设置的“核磁模式” , 离开磁共振室即刻转换为原设置 。 患者在此期间可根据需要无限制行磁共振检查 , 无需反复程控 ,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节省医生和患者的时间 , 提升诊疗效率 。 14天后 , 起搏器回到正常模式 , 患者如有需要 , 可再度切换成核磁检查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