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辟谣|春捂秋冻?贴秋膘?秋季养生“避坑”指南收好( 二 )


宋丽说 , 如今普通人基本上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 , 若再多食用肉食 , 不但不易消化 , 过多的脂肪、糖类物质反而会使身体不堪重负 , 引发心脑血管、代谢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
“需要注意的是 , 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 , 不可操之过急 。 因此 , 立秋进补应以‘平补’为主 , 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 , 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 ”宋丽建议 。
【健康辟谣|春捂秋冻?贴秋膘?秋季养生“避坑”指南收好】宋丽说 , 脾胃虚弱者 ,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原本就体型偏胖的人群不适合“贴秋膘” 。 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消化功能较弱 , 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 , 不妨适量吃点山楂 。
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真相:适当进补有益健康 , 但不可滥补 , 不可虚实不分 , 忌以药代食 , 药补不如食补 。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 “多吃补药 , 有病治病 , 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 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 , 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 , 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原则 , 秋季适当进补强身健体 , 但进补不可乱补 , 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 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 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 , 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 , 否则适得其反 。
还要注意进补适量 , 尽量食补 。 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 , 如乌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梨等 , 可与中药配伍制成药膳 , 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 , 则功效更佳 。
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
真相:对付“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喝水” 。 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 , 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 , 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 , 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 。 虽然为了健康推荐每天多饮水 , 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 , 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 , 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 使身体受到危害 。 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 , 晚晚蜜汤 。 ”白天喝点淡盐水 , 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 。
健康辟谣|春捂秋冻?贴秋膘?秋季养生“避坑”指南收好文章插图
为了防止“秋燥” , 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 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 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 , 如白萝卜、胡萝卜等 。 为防止皮肤干裂 , 洗澡时间不宜太长 , 水温以24~29℃为宜 , 浴后抹护肤品滋润皮肤 。
大量运动无顾忌
真相: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 , 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 , 不宜大量运动 , 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 循序渐进 。
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 , 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
有些人觉得运动量大 , 身体才能练好 , 其实不然 。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 , 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 。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 。 相同的环境 , 相同的运动强度 , 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 。 受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 。
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 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 。 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 。 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 , 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
【延伸阅读】秋季养生讲究“御凉防燥”
中医历来有秋季养生的传统 , 根据中医理论 , 秋季主燥 , 同时深秋时节天气转凉 , 因此熊睿认为 , 秋季养生主要是针对凉和燥 , 要做到“御凉防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