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每个扬州人都该铭记的人,更被称为“明朝的文天祥”( 三 )


不过 , 史可法严词拒绝了多铎的劝诱:“我为天朝重臣 , 岂肯苟且偷生 , 作万世罪人哉!我头可断 , 身不可屈……城亡与亡 , 我意已决 , 即劈尸万段 , 甘之如饴 。”
多铎无法让硬骨头的史可法折服 , 干脆命人将史可法杀之后快 。
明朝|每个扬州人都该铭记的人,更被称为“明朝的文天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这么多关于史可法结局的说法 , 究竟哪一种的可信度更高呢?
笔者认为 , 《清实录》与《明史》中有太多后人修改的痕迹 , 所以 , 史可法的结局或遭到清廷史官的篡改 , 未必真实 。即便史可法自刎或投江而死 , 清廷亦不能放出史可法以身殉国的消息 , 而是要刻意抹除掉史可法身死报国的细节 , 以免更多人效仿 。至于《维扬殉节纪略》中的说法 , 也有不实之处 , 不排除史可法后人为美化史可法形象而添加内容的可能 。
不过 , 史可法逃生的可能性极低 , 笔者认为:史可法的结局必是被俘遇害或自尽报国 。
首先 , 扬州被破之日清军围堵了所有城门 , 史可法及其部将的目标极大 , 不可能逃过清军的围堵;
其次 , 在扬州城破之前 , 史可法已给妻子、母亲、叔父、兄弟、儿子留下五封遗书 , 在遗书中已明确表示自己将“一死以报国 , 固其分也” 。
由此可见 , 不论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 史可法都已决定殉国 。
根据文献记载 , 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在破城之前就已被清军射杀 , 所以 , 他跟随史可法一块“缒城潜去”的说法显然是存在水分的 。
综上所述 , 史可法的下落唯有壮烈殉国 , 其余说法的可信度都较低 。
参考资料:
【《明史》、《江都志》、《清史稿》、《明季南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