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隋王朝仅仅存在38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四大贡献( 二 )


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大运河不仅为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其建成之后的六百余年时间里,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可谓是“渠道为王”!
 王朝|隋王朝仅仅存在38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四大贡献
文章插图
三是初创“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
在隋朝“五省”之中,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另外两“省”: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官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没有实权。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吏部管官,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户部管财,相当于今天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礼部管文,相当于今天的中宣部;兵部管军,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军委;刑部管法,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公安部);工部管建,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水利部、民政部等等。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尚书省的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一直到清末仍然延袭未改,可谓是影响深远。隋唐之前的的官制,组织形式和权力一直在演变,至隋时,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应该是最科学的官制状态了。
 王朝|隋王朝仅仅存在38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四大贡献
文章插图
四是建立“科举制度”。另一项自隋代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的制度,就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南北朝时期为了选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举明经”等科举制度,但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继续实施,占主导地位。简言之,隋之前当官靠出身,投胎到世家大族就有官做。
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隋文帝杨坚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选官不问门第,进身只凭本领”,给那些想当官的人注入了强心针,社会倾刻间充满活力。科举制度初期设诸州岁贡,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与明经科的考试,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炀帝杨广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后来完善的唐朝科举仍有一段距离,但无论如何,它却是唐朝科举的开山鼻祖。从“无”到“有”是创举,而从“有”到“优”只是积累。
以前,朝廷仅仅面向门阀世家大族选官,一方面选才范围相对狭窄,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人才力量;另一方面,必然的选官对象,也必然地控制着政治走向,直接影响政权稳定。“秀才科”可谓科举的开端。虽然仍然是不完善的考试制度,对实际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是古代选人用人的破冰之科。
隋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读书之人不只限于世家大族,那些普通地主人家(庶族)也出读书人,他们也有一展才华的诉求,而且数量巨大。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争取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的需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阅读